...气味 黄粱米:甘、平、无毒。 白粱米:甘、微寒、无毒。 青粱米:甘、微寒、无毒。 主治 黄粱米:止霍乱下痢,利小便,除烦热。 白粱米: 胃虚呕吐。用白粱米汁二合、姜汁一合,和匀服下。 霍乱不止,用白粱米五合,加水一升,煮粥吃。 手足生疣。...
...(《别录》中品) 【校正】《别录》中品有青粱米、黄粱米、白粱米,今并为一。 【释名】时珍曰︰粱者,良也,谷之良者也。或云种出自梁州,或云粱米性凉,故得粱名,皆各执己见也。粱即粟也。考之《周礼》,九谷、六谷之名,有粱无粟可知矣。自汉以后,始...
...《本草纲目》粱「气味」黄粱米:甘、平、无毒。白粱米:甘、微寒、无毒。青粱米:甘、微寒、无毒。「主治」黄粱米:止霍乱下痢,利小便,除烦热。白粱米:1、胃虚呕吐。用白粱米汁二合、姜汁一合,和匀服下。2、霍乱不止,用白粱米五合,加水一升,煮粥吃...
...《备急千金要方》四物粱米汤治少小泄注方。粱米 黍米 稻米(各三升) 蜡(如弹子大)上四味,以水五升东向灶煮粱米三沸,去滓。复以汁煮稻米三沸,去滓。复以汁煮黍米三沸,去滓。以蜡纳汁中和之,蜡消取饮之,数试有验。龙骨汤治少小壮热渴引饮下痢方。...
...目录 《圣惠》粱米粥 《圣济总录》粱米粥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圣惠》卷九十五:粱米粥【处方】白粱米3合,荆芥1握,薄荷叶1握,豉3合。【功能主治】中风。心脾热,言语謇涩,精神昏愦手脚不遂,口㖞面戾。【用法用量】上以水3大盏,煮...
...粱(《别录》中品)【校正】《别录》中品有青粱米、黄粱米、白粱米,今并为一。【释名】时珍曰︰粱者,良也,谷之良者也。或云种出自梁州,或云粱米性凉,故得粱名,皆各执己见也。粱即粟也。考之《周礼》,九谷、六谷之名,有粱无粟可知矣。自汉以后,始以...
...米九蒸九曝,作辟谷粮。此文用青粱米,未见有别出处。其米微寒,常作饭食之。涩于黄,如白米,体性相似。〔嘉〕《新修本草》青粱米味甘,微寒,无毒。主胃痹,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气,补中,轻身,长年。凡云粱米,皆是粟类,惟其牙头色异为分别尔。...
...目录 《圣济总录》粱米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济总录》:粱米汤【处方】粱米1合,黄连(去须,锉碎)3两。【制法】上药粗捣筛。【功能主治】乳石发散,已经快利,热尚不退,兼痢不断。【用法用量】以水4盏,煎至1盏半,分3服,去滓,食前...
...。 诜曰︰青粱米可辟谷。以纯苦酒浸三日,百蒸百晒,藏之。远行,日一餐之,可度十日;若重餐之,四百九十日不饥也。又方︰以米一斗,赤石脂三斤,水渍置暖处,一、二日,上青白衣,捣为丸如李大。日服三丸,亦不饥也。 掌禹锡曰︰按︰《灵宝五符经》中,...
...。《疏》九穀六米者,九穀之中,黍、稷、稻、粱、苽、大豆六者皆有米,麻與小豆、小麥三者無米,故云九穀六米。 又姓。唐有米嘉榮。 又學名。《禮·明堂位》米廩,有虞氏之庠也。 又《本草》蛇牀,一名蛇米。《廣東新語》薏苡,一名𧆐米,亦曰薏珠子。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