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相胜学说与中医医案中的心理治疗_【中医宝典】

...“情志相胜”理论出自《内经》,是古代中医学中最典型而系统心理治疗方法。它是历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并行之有效一种心理疗法,具有鲜明中医特色,对中国古代医学治疗和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医情志活动归为五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62.html

情志养生,恬愉为佳_情志养生_【中医宝典】

...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这说明人情志变化虽是人体正常情感表现,但亦须有度。过之,则易伤五脏,致人以病。生活中常常见到有些人因情志过极而导致一病不起,所以中医有“百病生于气”之说,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19.html

情志过激 伤人正气_【中医宝典】

...喜怒哀乐忧思悲恐,是人体正常情志中医称之为“七情”,是人体本来应有生理现象,是人体对于外界各种信息正常反应,也是人类进化后获得高级生命成果,一般不引起人体产生疾病。但是,“七情”之中任何一种情绪失去控制,就可能引起人体生理功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0561.html

中医养生之调和七情_情志养生_【中医宝典】

...中医认为情志是由五脏之气化生,若情志失调,则容易损伤脏腑气血,影响人体健康。 情志泛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简称七情,它是人们对外界客观事物反映。中医认为情志是由五脏之气化生,若情志失调,则容易损伤脏腑气血,影响...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39.html

全国人大代表唐祖宣:情志养生重在养神_【中医宝典】

...远离疾病和衰老。 情志是指人在智、情、意、行方面精神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智力、稳定而快乐情绪、高尚情感、坚强意志、良好性格及和谐人际关系。中医养生历来强调情志养生法,并列为诸法之首。因为人为“万物之灵”,具有很高思维能力,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896.html

中医心理之五脏情志论_心理保健_【中医宝典】

...五脏情志论是在“形神合一论”及“心主神明论”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情志与内脏相关及心神在情志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这一理论具体体现了中医心理学心理生理统一观,阐明了情志活动具有脏腑气血生理基础,情志变化是脏腑机能活动表现形式之一。不仅指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xinlibaojian/a1211.html

谷雨时节适时调情志_情志养生_【中医宝典】

...中医认为,春季抑郁症发病原因,便是肝郁所造成结果。人精神心理活动与肝脏功能有关。如果肝气不舒,郁结不畅,不仅会导致气血瘀滞不畅,引起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器官也受干扰而导致疾患发作。 进入谷雨,气温升高较快,雨水明显增多,这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03.html

防治百病推荐移精变气_【中医宝典】

...移精变气是在中医“形神一体”观念指导下,通过“治神以动其形”而产生积极康复治疗效应。因此,凡能移情易性各种方法都可根据病情和心理变化而灵活运用。一般常用方法可分为精神转移和情志导引两大类。 (一) 精神转移 将精神意识活动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60.html

调摄情绪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是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情志,藉以达到协调情志目的。(一)五脏情志制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曾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6-3.html

古代医学情志学在现代医学心理学中的应用_【中医宝典】

...谕宽慰,或迂回婉转,或直言忠告。这就很容易想到现代医学中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癔症”时暗示治疗,开导劝慰式心理治疗等。而祖国医学独特情志治疗有多种方法,如情志传递、语言疏导、以情胜情情志转移等。所谓情志传递是医护人员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760.html

共找到1,061,48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