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下药三剂,亦宜变成坏病。若果属是证,何以不见少差,此必药轻病重之故也。时门人章次公在侧,曰:与抵当丸何如?余曰:考其证,非轻剂可瘳,乃决以抵当汤下之。服后,黑粪挟宿血齐下。更进一剂,病者即能伏榻静卧,腹胀平,痛亦安。知药已中病,仍以前方减轻...
...许,略进饮食可以缓解”者,予消补兼施法,方用枳术丸加党参;解君”吐酸每发于冬令”者,用黄芪建中汤,此又属补法范畴。而这些案例,又都未用附子。于此可见,胃寒之吐酸,才是附子用武之地。用附子治疗吐酸与泄泻,在《章次公医案》中,均占较多的篇幅。...
...旧中国对祖国医学的摧残及中医界的反抗”文之大意。 ② 1927年3月17日以谢利恒为首的代表团赴京请愿,得到全国各地响应。 ③ 据1938年先贤章次公先生所题“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之遗训隐括。见朱良春编著《章次公医术经验集》2001年1版3...
...为首的代表团赴京请愿,得到全国各地响应。 ③ 据1938年先贤章次公先生所题“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之遗训隐括。见朱良春编著《章次公医术经验集》2001年1版3次印之卷首。 ...
...许,略进饮食可以缓解”者,予消补兼施法,方用枳术丸加党参;解君”吐酸每发于冬令”者,用黄芪建中汤,此又属补法范畴。而这些案例,又都未用附子。于此可见,胃寒之吐酸,才是附子用武之地。用附子治疗吐酸与泄泻,在《章次公医案》中,均占较多的篇幅。...
...近现代医家(1898-1971年)。原名晋第,曾从丁甘仁学习中医,改名依仁,浙江新安人。丁甘仁当时在上海办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悬壶行医。后与秦伯未、章次公、许半农等创办中国医药学院。曾任上海中医学会秘书长,并主编《上海中医杂志》,所著甚多...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江苏镇江人。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事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已66载。 历任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中国中医药学会1-2届理事暨江苏省...
...;“神仙手眼”是要求医生心灵手巧,明察秋毫,灵活快捷;“普萨心肠”这是讲要有菩萨般的仁慈测隐之心,这作为一个医者的先决前提,更是一个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章次公先生(1903-1959年)是近代杰出的中医教育家、临床家,他曾谆谆告诫朱良春...
...、曹家达,又学文于章炳麟。学识渊博,医德高尚,凡遇贫病者,虽深夜不辞。临证重辨证,以重剂起危疾。疾擅用虫类药物。团结中西医,主张“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着《药物学》、《章次公医案》、《中西医学名词对照》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