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对积聚作了明确的区别,并对五脏之积的主要症状作了具体描述。《金匮要略·疟脉证并治》将疟疾引起的症瘕称为疟母,并以鳖甲煎丸治之。《诸病源候论·积聚诸候》对积聚因病机有较详细的论述,并认为积聚一般有一个渐积成的过程,“诸脏受邪,初未能...

http://qihuangzhishu.com/76/108.htm

中医治疗积聚的中药材大全_【中医宝典】

...“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等原则,具有一般的指导作用。《难经》对积聚作了明确的区别,并对五脏之积的主要症状作了具体描述。《金匮要略?疟脉证并治》将疟疾引起的症瘕称为疟母,并以鳖甲煎丸治之。《诸病源候论?积聚诸候》对积聚因病机有较详细的...

http://zhongyaocai360.com/zhuzhi/jiju.html

中医治疗积聚的中药方剂大全_【中医宝典】

...“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等原则,具有一般的指导作用。《难经》对积聚作了明确的区别,并对五脏之积的主要症状作了具体描述。《金匮要略?疟脉证并治》将疟疾引起的症瘕称为疟母,并以鳖甲煎丸治之。《诸病源候论?积聚诸候》对积聚因病机有较详细的...

http://zhongyaofangji.com/zhuzhi/jiju.html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脏腑经络气机失调的病证。见《诸病源候论·气诸候》。有虚实之分,虚者由精气内夺,实者由邪气偏盛。虚证可见气耗、气消、气脱等;实证可见气结、气乱、气逆等。气与情志过极关系密切,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亦与寒热偏胜有关,如...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899.htm

积聚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积聚_查疾病_【疾病大全】

...积聚与痞满的鉴别:痞满是指脘腹部痞塞胀满,系自觉症状,而无块状物可扪及。积聚则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不仅有自觉症状,而且有结块可扪及。 癥积与瘕聚的鉴别:癥就是积,癥积指腹内结块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属血分,多为脏病,形成的时间...

http://jb39.com/jibing-zhenduan/JiJu251351.htm

积聚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积聚_查疾病_【疾病大全】

...交错夹杂,相互并见,而终致气滞血瘀。 (二).位在肝脾: (三).病理性质初起多实,日久则虚实错杂: 本病初起——邪气壅实,正气未虚——多属实; 积聚日久——病势较深,正气耗伤——虚实夹杂; 至后期——气血衰少,体质羸弱——正虚为主。 (...

http://jb39.com/jibing-bingyin/JiJu251351.htm

积聚难证_《杂心法要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积聚牢坚不软动,胃弱溏泻不堪攻,奔豚发作状欲死,气上冲喉神怖惊。〖注〗积聚牢固不动,坚硬不软,则深矣。胃弱食少、大便溏泻,不堪攻矣。五积之中,奔豚最为难治,若更发作,正气虚不能支,其状欲死,从少腹起,气上冲喉,神色惊怖,皆恶候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zabingxinfayaojue/807-7-19.html

积聚治法_《杂心法要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积聚胃强攻可用,攻虚兼补正邪安,气食积癖宜化滞,温白桃仁控涎丹。〖注〗积聚宜攻,然胃强能食,始可用攻。若攻虚人,须兼补药,或一攻三补,或五补一攻,攻邪而不伤正,养正而不助邪,则邪正相安也。凡攻气食积癖,宜用秘方化滞丸,方在内伤门。攻积聚、...

http://zhongyibaodian.com/zabingxinfayaojue/807-7-20.html

诸候_《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诸候《养生方》云∶六月勿食自落地五果,经宿蚍蜉蝼蛄蜣螂游上,喜为九 。又云∶十二月勿食狗鼠残肉,生疮及 出颈项,及口里或生咽内。鼠候《养生方》云∶正月勿食鼠残食,作鼠 ,发于颈项;或毒入腹,下血不止;或口生疮,如有虫食。瘰候《养生方导引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oshibingyuanbuyangxuandaofa5686/289-3-20.html

第七节积聚_【中医宝典】

...第七节 积聚 积聚是由于体虚复感外邪,情志饮食所伤,以及它日久不愈等原因引起的,以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为基本机,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积聚是涉及腹腔脏器多种疾病,而在临床又比较常见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111.html

共找到153,70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