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的常规剂量为15~60克,临床一般用量在30克以上。即使石膏性微寒,用如此大的剂量,其清热之力一定增强,故云其“大寒”,之所以产生“微寒”与“大寒”认识上的差别,就在于用量的大小不同。量少清热力弱,故呈现微寒之性,量大清热力强,即为大寒...
... 原文云其辛而微寒,而现在大多认为辛甘大寒。简言之,其差别在于“微寒”与“大寒”,就四气的性质而言,没有差别,但在程度上差别很大。 认为,之所以认为石膏性大寒,与石膏的临床用量有很大的关系,药典规定,石膏的常规剂量为15~60克,临床一般用...
...Cypsum的矿石,主要含水硫酸钙,其性味辛甘、寒,生用解肌清热,除寒止渴,治疗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等。 石膏入药...
...两,共开为末。每服一钱,葱白茶汤调下。一天服二次。9、头痛,心烦,流鼻血。用石膏、牡蛎各一两,研细。每服二钱,新汲水送下。同时用水调少量药滴鼻内。10、风热性筋骨痛。用石膏三钱、面粉七钱,研细,加水调匀,锅里煅红。冷定后化在滚酒中,趁热服下...
...大明曰︰石膏通亮,理如云母者上。又名方解石。曰︰凡使,勿用方解石。方解虽白不透明,其性燥;若石膏则出剡州茗山县义情山,其色莹净如水精,性良善也。颂曰︰石膏今汾、孟、虢、耀州、兴元府亦有之。生于山石上,色至莹白,与方解石肌理形段刚柔绝相类。今...
...难奏其功,俗流煅用则多流弊。 使用注意及禁忌 石膏大剂量(30克以上)用于清热止渴止汗,多配伍知母;小剂量(15~20克)用于配伍麻黄以平喘。张锡纯认为除收湿敛疮止血宜煅石膏外用之外,其他情况均应内服使用生石膏。医者不可误以为石膏性大寒而将...
...之,近人因其寒,火煅过用,或糖拌炒过,则不妨脾胃。"③《药品化义》:"石膏,略煅带生用,多煅则体腻性敛。" 【性味】辛甘,寒。①《本经》:"味辛,微寒。"②《别录》:"甘,大寒,无毒。"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寒,味淡。" 【...
...别录》言∶石膏性大寒,自后医者怖之,遂至于置而不用焉。仲景氏举白虎汤之证曰∶无大热。越婢汤之证亦云。而二方主用石膏。然则仲景氏之用药,不以其性之寒热也可以见已。余也笃信而好古,于是乎为渴家而无热者,投以石膏之剂,病已而未见其害也。方炎暑之时,...
...地中出一种石,青白而脆,击之内有火,谓之玉火石,彼土医人常用之。云味甘、微辛,温。疗伤寒发汗,止头目昏眩痛,功与石膏等。彼土人或以当石膏,故以附之。雷公云∶凡使,勿用方解石。方解石虽白,不透明,其性燥。若石膏出剡州茗山县义情山,其色莹净如...
...李氏云∶麦饭石膏,治发背痈疽神妙,惜世罕知。有患者,因脓不溃,以毒药罨之,其势益甚,毒延咽喉、脚膝,皆为不治。余用此膏,一夕顿溃,凡疽得脓,其毒始解。或有不溃者,须用此膏。故录之,俾精择修合,以取十全之功也。〖愚按〗前症属腑属阳,而气血未...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