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辞典 道觀中的觀主。 明.湯顯祖.還魂記.第十七齣:「也要知觀的顧答審詳,赴會的都要具膳餐飯。」 驚世通言.卷二十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半月之內,可在太原府清油觀趙知觀處等候我,不可失信!」...
...往古分医为十四科,使其各治一科为专科,志在济人。今则率皆相习成风,趋炎奔竞,其志不过啖名谋食而已,岂不卑哉!要知此道之源出自轩皇君臣,以羲皇一画之旨,终日详论世人疾病之所以然,垂教天下后世以治法之所当然。而药物则又出乎炎帝,躬行阅历,察四时...
...,靠感官无从认识,只能靠悟性把握。要体悟道的奥妙,需虚心静气,排除一切私心杂念。 在老子看来,悟道并依道行事是最大智慧,而其他心机智巧都是对道的背离,都将造成邪念丛生、邦家混乱。所以,他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老子对...
...自定。不为治劝,不为乱解(懈)。广大弗务,及也。深微弗索,得也。□为一而不化。得道之本,握少以知多。得事之要,操正以政(正)畸(奇)。前知大古,后□精明。抱道执度,天下可一也。观之大古,周其所以。索之未无,得之所以。...
...天道而以侥幸治国,治理国家本来是有既定的法则的,这便是要懂得天时、地理、人事;而且,精通阴阳之道。…… 正定名分使名实相符万事就由条理,否则就会纷乱无序。正定了名分则万事可成,不正定名分事情就不会成功。天地正道是永不衰败的,掌握了正道,则后...
...道:“贤侄虽不曾中式,如今却胜如中式多矣!只是在京作官又要与那对头相遇。”岑生道:“老叔不知,这人又出来做了登莱巡道,偏偏丈人又在他属下,恐知情迁怒,真是一桩可虑之事。今晚小侄修下一封书,托老叔宽便寄去更好,不然专差前去亦可,只不知此去登州...
..., 不听而聪,不虑而知,不动而功,块然独坐而天下从之如一体,如四胑之从心:夫 是之谓大形。诗曰:“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此之谓也。 为人主者,莫不欲强而恶弱,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是禹桀之所同也。要 此三欲,辟此三恶,果何道而便?曰:在...
...1、知度:明君者,非遍见万物也,明于人主之所执也。有术之主者,非一自行之也,知百官之要也。知百官之要,故事省而国治也。明于人主之所执,故权专而奸止。奸止则说者不来,而情谕矣;情者不饰,而事实见矣。此谓之至治。 2、知度:至治之世,其民不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