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灵素节注类编》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凡之客五脏者∶肺者,烦满喘而呕;心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气上则恐;肝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肾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脾者,四肢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邪客于脏则病重,为难治矣。...

http://qihuangzhishu.com/622/52.htm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湿病也。——《说文》 五藏大府、十二,病方三十卷。——《汉书·艺文志》。注:“风湿之病。” 危坐一时,不得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又如:(神经系病。肢体疼痛麻木);顽(人体某一部分的感觉完全或部分丧失) 气郁闷 [...

http://hanwen360.com/x/75F9.html

症状_脉有什么症状_查疾病_【疾病大全】

...《素问 论篇》指出“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可认为是对脉病机的最早阐述,认识脉应抓住“血凝而不流”这一主要病机。《素问 五脏生成篇》提到“凝于脉者为泣”,以致“血不得反其空”,可引起“”,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脉的机理。唐代医家王冰...

http://jb39.com/jibing-zhengzhuang/MaiBi251284.htm

_《医学纲目》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王太仆云∶者,气逆上也,世谬传为香港脚,读此始知其病,上古称之为香港脚也。经曰寒者,手足寒也。曰热者,手足热也。曰痿者,痿病与杂合,而足弱酸软无力也。曰者,病与病杂合,而香港脚顽麻肿痛也。曰逆者,即前寒厥、热、痿、...

http://qihuangzhishu.com/335/413.htm

黄帝内经·灵枢·周译文

...,疼痛缓解就会使气上逆,气上逆则导致其他痹痛发作,这样交相发作则形成这种周之痛。 黄帝说:讲得好。我已经知道痹症的原因了。这种病是病邪内侵还未深入内脏,向外发作也未在皮肤上显示出来,而只是停留在分肉之间,使得真气不能周行全身,所以命名...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895.html

黄帝内经·灵枢·周译文

...,疼痛缓解就会使气上逆,气上逆则导致其他痹痛发作,这样交相发作则形成这种周之痛。 黄帝说:讲得好。我已经知道痹症的原因了。这种病是病邪内侵还未深入内脏,向外发作也未在皮肤上显示出来,而只是停留在分肉之间,使得真气不能周行全身,所以命名...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895.html

身寒痹(湿不仁 又见手足不仁)_《针灸资生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鬲俞、(明同.)治身常湿.(铜见 癖.)丰隆、主身湿.(千)曲池、列缺、主身.时时寒.中封、主痿.身体不仁.少气湿重.合阳、主膝股重.漏谷、主久湿不能行.铜云、不能久立.悬钟、主湿不肿.髀筋急 胫痛.绝骨、主髀躯痛.膝胫骨摇.酸...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zishengjing/660-10-8.html

_【中医宝典】

...疾病概述 心是指以心胸憋闷,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严重者可心痛彻背,如锥刺心。 心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并指出其发病机理是“脉不通”。在《灵柩·病篇》里就有“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的记载,这里的“真心...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966.html

_《张氏医通》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得也。曰风厥者。手足搐搦。汗出而烦满不解也。曰痿者。痿病与杂合。而足弱痿无力也。曰者。病与病杂合。而香港脚顽麻肿痛。世谓香港脚冲心者是也。曰者。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是也。今人又以忽然昏晕。...

http://zhongyibaodian.com/zhangshiyitong/495-8-9.html

身寒痹(湿不仁 又见手足不仁)_《针灸资生经》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鬲俞、(明同.)治身常湿.(铜见 癖.)丰隆、主身湿.(千)曲池、列缺、主身.时时寒.中封、主痿.身体不仁.少气湿重.合阳、主膝股重.漏谷、主久湿不能行.铜云、不能久立.悬钟、主湿不肿.髀筋急 胫痛.绝骨、主髀躯痛.膝胫骨摇.酸...

http://qihuangzhishu.com/660/233.htm

共找到42,7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