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痰饮病以咳嗽为主证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所论痰饮病,其中之十枣汤证、小青龙汤证均以咳嗽为主证。《医门法律·咳嗽续论》:“盖以咳嗽必因之痰饮,而五饮之中,独膈上支饮,最为咳嗽根底,外邪入而合之固嗽;即无外邪,而支饮渍...
...一法∶左右侧卧,不息,十通,治痰饮不消。右有饮病,右侧卧;左有饮病,左侧卧。又有不消气排之,左右各十有二息,治痰饮也。...
...喻昌曰∶痰饮为患,十人居其七八。《金匮》论之最详,分别而各立其名。后世以其名之多也,徒徇其末而忘其本。曾不思圣人立法,皆从一源而出,无多歧也。盖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大源。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
...喻昌曰∶痰饮之证,留伏二义,最为难明。前论留饮者留而不去,伏饮者即留饮之伏于内者也。留饮有去时,伏饮终不去,留伏之义,已见一斑。而《金匮》奥义,夫岂渺言能尽,谨吾陈之∶《金匮》论留饮者三,伏饮者一。曰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如掌大,曰留饮者。...
...【痰饮呕吐之治】宜分热痰寒饮治之。热痰脉沉数,栀连二陈汤;寒饮脉沉迟,桂苓半栀连二陈汤 方见湿痰门。桂苍苓甘汤 治寒饮呕吐。桂枝 白茯苓 白术 甘草...
...喻昌曰∶痰饮之脉,《金匮》错出不一,难于会通。以鄙见论之,亦有浅深微甚之不同,可预明也,《脉要精微》篇曰∶肝脉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此特举暴饮水溢,饮病之最浅者为言耳。仲景会其意,即以饮证分之为...
...三气门(法二十五条 论三篇 律十一条) 痉病论 痉脉论 风湿论 三气门方 卷四\伤燥门(论一首 法十一条 律五条) 秋燥论 秋燥门方 卷五\疟证门(论一首 法九条 律三条) 疟证论 疟证门方 卷五\痢疾门 痢疾论 痢疾门方 卷五\痰饮门(论...
...凡病未有不发热,不生痰者。是痰与热,乃杂病兼见之症,似无容专立法门矣。然而有杂病轻而痰饮重,则专以痰饮为主治。书有五痰之名,以五脏分主之也;五饮之名,随症见也。其实犹未确当,大抵痰以燥湿为分;饮以表里为别。湿痰滑而易出,多生于脾,脾实则消...
...痰饮为病的一般特点,它不仅指有形之痰,而且也包括了无形之痰。在临床上,痰饮有咳痰量多,喉中痰鸣;胀满水肿,肠鸣食减;胸闷,呕恶,眩晕,心悸;苔厚腻,脉弦滑,这四大特点。 在临床上,只要具备了第一项或其他任意两项指标,一般都可诊断为痰饮。...
...方 卷五\痢疾门 痢疾论 痢疾门方 卷五\痰饮门(论三首 律三条 法一十四条) 痰饮论 痰饮脉论 痰饮留伏论 痰饮门方 卷五\咳嗽门(论二首 法十六条 律六条) 咳嗽论 咳嗽续论 咳嗽门方 卷五\关格门(论二首 律四条) 关格论 进退黄连汤...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