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在线阅读

...关脉学知识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首次中医学理论进行系统全面论述奠定了中医学基础。其学术成就和贡献如下: 1.确立脉象指下标准 《脉经》第一次系统论述各种脉象总结归纳脉象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92.html

发展时间差别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内经》有关脉诊内容非常丰富无论是诊脉方法、名、正常、病以及死认识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如诊脉方法有“三部九候法”、“人迎口诊法”、“尺寸诊法”、“寸口诊法”等等。 舌虽然最早都见于《内经》但从内容和重视程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5.html

巴·吉格木德教授谈蒙医学史发展_【中医宝典】

...医学诊断学。蒙医学家们在继承和发展古代诊断方法和诊断学理论、经验同时总结了各自实践经验并撰写出一些著作。如18世纪罗布桑苏勒和木著概要》就是一部诊断学专著。另外伊希巴拉珠尔《甘露之泉》一书中的“疾病辨篇”里“尿...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68.html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一部总结疾病病因、病理、证候专着_【中医宝典】

...叮嘱他用杏酪五味并佐以羊肉一天吃几枚可使疾病不复发。 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巢元方奉皇帝命令主持编撰了《诸病源候论》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系统总结疾病病因、病理、证候专著隋以后两代医学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祖国医学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68.html

齐鲁历代名医_【中医宝典】

...约公元170-280年) 西晋时期著名医学家。名熙山东高平(今山东微山)人。博通经史穷研方脉精意洞识修养之道曾任魏太医令。系统总结了中医学理论编成《伤寒杂病论》其加以注释著有《四圣心源》十卷、《玉楸药解》八卷、《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083.html

寿小云:中医解读身心奥秘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加以提取;三要提取脉象信息加以综合分析并其临床意义进行区分。 寿小云诊断体系中诊脉部位精细和脉管周围组织细微体察是关键。 关于寸口部位他认为《素问·要精微论》描述最为详尽和实用。把寸口由寸、关、尺三部再细分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452.html

华氏一神奇诊断学_【中医宝典】

...一提及中医,天下闻名,诊脉高手为百姓所称颂。古代中国只有中医,所以名医圣手比比皆是,而随着近代西洋医学涌入,以及医学教育体制影响,中医近几十年来逐渐下滑,这其中有中医自身问题 如中药剂型类别少,使用不方便;中医外科急救不发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014.html

王叔和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之外王叔和在养生方面还有一些精辟论述。王氏在养生学上属于医家养生流派主张从起居饮食方面进行谓摄以求得长寿却病延年。他提出饮食不可过于杂乱要适量是我国早期饮食制度养生最早系统论述。...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wangshuhe/index.html

医学家伊希巴拉珠尔学术思想_【中医宝典】

...地区多发寒性病症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基础上古代传统医药“寒热理论”同《四部医典》中有关热病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化了寒热病研究在他《四部甘露》中以“沉土(五大元素之土)般的寒症”、“强敌对抗般的寒热相抗症”、“野牛回击般的寒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90.html

学相关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独取寸口主要切诊部位主要与体循环动脉系统有关系体循环动脉发自左心室与中医有关动脉主要有: 1、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在气管、食管和喉外侧可以触到搏动。其分支中的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部位亦较表浅也可触摸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96.html

共找到1,156,04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