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提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元时期医官名。此职始设于金代,为金元时期太医院中的最高医官,主管太医院各种行政事务及宫廷医药大事,金代太医院提点官阶为正五品,元代太医院提点为正二品。元代太医院最高医官名称变化较大,详该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4/692.htm

太医院院使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元、明、清医官名。金代始设太医院太医院的最高长官为提点,下设院使,从五品。元代在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设置院使二人,位在提点之下。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定置院使一十二员,正二品。明代,太医院院使取代了太医院令的最高医官...

http://qihuangzhishu.com/194/685.htm

明万历赵文炳铜人(明代)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明万历赵文炳铜人是在明太医院铜人的基础上,靳贤增补了正侧人和背侧人、由赵文炳重刊而成。 该铜人曾藏于山西平阳府官库,乾隆二年(1737)后下落不明。 康熙四年(1665)林起龙、乾隆九年(1744)田重等人曾先后重刊赵文炳铜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38.html

色素放大内镜将改变炎性肠病患者结肠癌筛查现状_【中医宝典】

...癌前病变(包括扁平腺瘤)进行早期诊治。 新近发展的色素内镜可发现常规结肠镜易漏诊的小病变。瑞典Thorlacius等对色素放大内镜在IBD大肠癌监测中的作用及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尽管检查详细,但传统结肠镜检查仍有可能漏诊小的黏膜病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3019.html

清光绪铜人(清代)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太医院在光绪二十八年改建新署时铸制了一具新铜人—清光绪铜人。该铜人由太医院苏秉钧、张庆云监制,铜人铸成后置于太医院“铜神殿”,1925年移交故宫。 太医院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建新署(今北京市地安门外东大街)时铸制了一具新铜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42.html

肢体局部的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的原因_肢体局部的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是什么引起的_查症状_【疾病大全】

...脑肿瘤以及内脏的损伤如急性心肌梗塞等亦可引起外周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症。一些研究CRPS的权威认为肢体的闲置和失用(Inmobilization and Disuse)以及受伤时心理应激(stress)是导致CRPS发病的危险因素。引起 ...

http://jb39.com/zhengzhuang-bingyin/ZhiTiJuBuDePiFuYanSeHe340882.htm

太医院通事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元代医官名。始设于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共2个,官阶为正八品以下,主要职责是办理太医院中的一般事务,属于太医院中之低级官员。...

http://qihuangzhishu.com/194/691.htm

太医院吏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清两代医官名。明代太医院内一般设吏目十人,其职位一般在院使,院判之下御医、医士之上。官阶一般为从九品。清代太医院一般设吏目三十人(八品十五人,九品十五人)。其职位在院使、院判、御医之下,医士、医员之上。...

http://qihuangzhishu.com/194/696.htm

太医院令史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元代医官名。为太医院内低级官员。一般设八人,其选任及待遇,政府规定要在各部令史并相应职官内选取。若系省部发去,考满同诸监令史,拟正八品,自用者降等任用。太医院令史一职始设于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94/695.htm

局部皮肤变紧_局部皮肤变紧的原因、局部皮肤变紧怎么办_查症状_【疾病大全】

...局部皮肤变紧,最常见于硬皮病。硬皮病又称系统性硬化症。顾名思义,就是皮肤变硬的疾病。皮肤的改变是系统性硬化症的标志性症状。但病变程度差别很大,轻者仅有局部皮肤的硬化和钙化,严重者可出现全身广泛性皮肤硬化增厚。典型的皮肤损害依次经历肿胀期、...

http://jb39.com/zhengzhuang/JuBuPiFuBianJin338100.htm

共找到138,84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