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病位在心和心包,以舌质红绛、心烦不寐为其临床特点。病在血分为邪更深入一层,最为严重,病位在心、肝、肾,以舌质红绛耗血、动血、阴伤、动风为其临床特点。由于病邪性质、感邪轻重和体质不同,温病在过程中,亦有不出现卫气营血全程者:有初起邪...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8-6.html

病位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述及,不再重复。这里只就五脏之间的病理规律概述如下:五脏疾病的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有密切联系。其的一般规律不外相乘、反侮、母病子、子病母四个方面,再加上本脏自病,则为五种不同情况。故曰:“病有虚邪,有实邪,有贼邪,有微邪,有...

http://qihuangzhishu.com/44/134.htm

病情论_《医学源流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病有一定之,有无定之。一定之,如伤寒太阳阳明,《金匮》见肝之病,知肝脾之类。又如痞病变臌,血虚浮肿之类,医者可预知而防之也。无定之,或其人本体先有受伤之处,或天时不知,又感时行之气,或调理失宜更生他病,则无,病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yuanliulun5175/160-5-5.html

六经病的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是疾病本身发展过程中固有的某些阶段性的表现,也是人体脏腑经络相互关系发生紊乱而依次传递的表现。一般认为:“”是指疾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是指病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发生性质的转变。六经病证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人体是一个有机...

http://qihuangzhishu.com/92/78.htm

水泄_《医学启源》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凡痢疾腹痛,以白芍药、甘草为君,当归、白术为佐,见血先后,分三焦热〔论〕。凡小便白,不涩为寒,赤涩为热也。又法曰∶完谷不化,而色不变,吐利腥秽,澄澈清冷,小便清白不涩,身凉不渴,脉细而微者,寒证也。谷虽不化,而色变非白,烦渴,小便...

http://qihuangzhishu.com/784/33.htm

不同_《医学读书记》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泄泻,其病不同,其治亦异。泄泻多起寒湿,寒则宜温,湿则宜燥也;病多成湿热,热则宜清,湿则宜得也。虽泄泻亦有热症,然毕竟寒多于热;病亦有寒症,然毕竟热多于寒。是以泄泻经久,必伤胃阳,而肿胀、喘满之变生;病经久,必损其阴,而虚烦、痿...

http://qihuangzhishu.com/326/86.htm

疾病的转归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一致,以及医护措施的差别,均会影响到病程的演化,从而导致疾病过程复杂多变。但在疾病的演变过程中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从病位来看,不外乎表里之间、脏腑经络之间的;从病性变化来看,不外乎虚实、寒与热的相互转化;就疾病的转归而言,不外乎痊愈...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63.html

病情论_《医学源流论》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病有一定之,有无定之。一定之,如伤寒太阳阳明,《金匮》见肝之病,知肝脾之类。又如痞病变臌,血虚浮肿之类,医者可预知而防之也。无定之,或其人本体先有受伤之处,或天时不知,又感时行之气,或调理失宜更生他病,则无,病不...

http://qihuangzhishu.com/160/22.htm

三焦辨证及其_【中医宝典】

...病证的 三焦病证是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三个不同阶段,临床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也有一般的规律。早期常表现为上焦病证,多由手太阴肺经开始,进而传入中焦下焦,这种途径称之为顺。若病邪重,病人体质弱也可逆心包。有的也可经积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813.html

分清泄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杜荣生 张智慧 河北医科大学 近代中医常泄泻并称,于是不少人想当然的认为“泄””为同义词,毫无区别可言,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孙文胤在《丹台玉案》中曰:“泄者,如水泄也,势犹舒缓;者,势似直下。微有不同,而其病则一,故总名之曰...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112.html

共找到462,96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