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病更应知禁忌_【中医宝典】

...”的重要保障。《素问·四气调神大》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强调预防在病之先。如何预防,这就必须实施先于病之禁忌。治未病之说,包括疾病微而未显(隐而未现)、显而未成(有轻微症状)、成而未发、发而未传、传而未变、变而未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288.html

五篇(出《丹溪心法》)_《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盖保身长全者,所以为圣人之道,治病十全者,所以为上工术,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说,着于“四气调神大”,厥有旨哉!昔黄帝与天师难疑答问之书,未尝不以摄养为先,始乎天真,次乎调神,既以法于阴阳,而继之以调于四气,既曰食饮有节,而又继之以起居有...

http://qihuangzhishu.com/740/13.htm

广安门医院启动中医“治未病”工程_【中医宝典】

...曹洪欣、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及著名中医专家路志正、刘志明等出席了启动仪式。 该院院长王阶介绍,消喘膏贴敷疗法是广安门医院老一代医务工作者遵循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根据祖国医学“天人合一”、“春夏养阳”的原理,达到治病、防病的中医外治方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85.html

“治未病”太昊妙锋针有优势_【中医宝典】

...养血,必先理气。人在未生病之先,可理气以预防。 中医“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以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更要防病;不但防病,更要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应计划采取防变措施,这样才能掌握治病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850.html

建设中医治疗未病学科体系_【中医宝典】

...治疗学意义。 一、可行性 1.未病治疗学的理论基础早已根深蒂固孕育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之中 《素问·四气调神大》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灵枢·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426.html

未病先治中医理念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药源性疾患的风险可望降至最低限度。”他表示,与“治病”转向“治未病”这一核心理念的转变相适应,疾病防治的总体思路亦必然从对抗转向协同即从对抗医学转向整体医学。 他对记者表示,当前西方医学界已经对中医身心调整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理念越来越重视...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77.html

中医崇倡“治未病”_【中医宝典】

...“最高明的医生是把没有发生的疾病扼杀在‘襁褓’中。”专家指出,在多数人眼里,中医只是侧重于慢性病的治疗,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中医最早、也最倡导“预防为主”,中医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 指导专家:河北省中医院院长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596.html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解_《景景医话》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云:“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睥,当先实睥,余脏准此。”《不谢方·序》云:“疾甚曰病。”谓人于已疾之后未病之先,即早为之药。引《说文》“疾病也,病疾加也”为证。两说不同。愚按《内经》云“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

http://qihuangzhishu.com/148/24.htm

冷静看待治未病_【中医宝典】

...□ 李帅 安徽省金寨县中医院 中医“治未病”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在后世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而其真正广受重视,以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提出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和完善中医保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918.html

科学认识和理解中医“治未病”——访中华中医药学会温长路教授_【中医宝典】

...,还包含着诸如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状态健康等更加广泛的含义,是多种复合因素的集成。因此,仅以治病为追求的医学模式已经受到了挑战。中医学以“治未病”构建了自己的学科特色,其科学认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所表现出的优势,让人类看到了希望。“治未病”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77.html

共找到176,95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