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课题研究,医学模式也应转向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 传统中医学符合当前医学的目的和医学模式,《内经》所论“上工治未病”,体现了医学模式转变的核心价值。《内经》在总结...
...WHO)1996年在名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报告中指出了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吴仪副总理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建议把“治未病”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可以先选几个中医院进行试点探索。这进一步确立...
...“治未病”的重要意义,在我国第一部医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而汉代张仲景所著的《金魁要略》则对什么是“治未病”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上工治未病,何也?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
...□ 李帅 安徽省金寨县中医院 中医“治未病”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在后世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而其真正广受重视,当以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提出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和完善中医保健...
...已经被提出来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论述,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认识,突出了治在病先的主题。 张仲景发展了《黄帝内经》以来的相关思想,他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多侧面论述了治...
...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
...中医“治未病”说,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被提出来了。《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中医对药物毒副作用和药源性疾病的认识,是非常超前和科学的,同样是治未病思想的延伸和发展。 毋庸置疑,中医“治未病”说的意义除表现在...
...2008年,由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和湖南中医药大学承担实施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合作项目“中医药‘上工治未病’工程项目以及中医药对亚健康防治干预研究”获得立项。2009年,该项目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治未病》一书完成编撰,由孙涛、何清湖担任主编,于...
...各省市著名中医院和昆仑—炎黄合作建立的“KY3H治未病中心”、“辨识体检中心”提供相关的医疗服务。 KY3H模式前景看好 2007年1月11日、12日,由10位名老中医,11位两院院士,11位院长和19家专业机构,通过《人民日报海外版》向全球...
...”的重要保障。《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强调预防在病之先。如何预防,这就必须实施先于病之禁忌。治未病之说,包括疾病微而未显(隐而未现)、显而未成(有轻微症状)、成而未发、发而未传、传而未变、变而未果,...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