瘅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平按:篇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七《奇病论篇》,又见《甲乙经》卷九第五。黄帝问岐伯曰:有病口苦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瘅。[平按:下,《素问》、《甲乙》有口苦取阳陵泉六字,《素问》新校正云:全元起本及《太素》无‘...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31-8.html

论奇腑、六腑中的并非一物_【中医宝典】

...,因为的结构似腑,功能似脏;似脏脏,似腑腑,故又称奇恒之腑。(《中医学基础》)。我们认为,奇腑、六腑是形态结构、生理病理绝然不同的二类器官,奇腑、六腑中的并非一物。 为了叙述方便,在讨论本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说明以下二个问题: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111.html

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六腑之一。主要是贮存胆汁并输出胆汁以帮助消化,它不与外界直接相通,不直接参与传化水谷,和胃肠的功能有别,所以又把它列为奇恒之腑。由于内贮存由肝分泌出来的胆汁(王叔和《脉经》指出:「肝之余气,泄于,聚而成精」)较洁净的,含有精气...

http://qihuangzhishu.com/109/93.htm

瘅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平按:篇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七《奇病论篇》,又见《甲乙经》卷九第五。黄帝问岐伯曰:有病口苦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瘅。[平按:下,《素问》、《甲乙》有口苦取阳陵泉六字,《素问》新校正云:全元起本及《太素》无‘...

http://qihuangzhishu.com/106/165.htm

胀_【中医宝典】

...尤其是减少复发的疗效更为显著。 胀病始见于《内经》。《灵枢·胀论》载: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不仅提出了病名,而且对症状描述也很准确。《大黄有松弛括约肌,加强胆囊收缩,胆管扩张,驱除胆道异物的作用,且有抗菌作用,副作用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094.html

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表现为胆怯易惊、善恐、失眠、多梦等精神情志病变,常可从论治而获效。故曰: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类经·脏象类》)。3.调节脏腑气机:合于肝,助肝之疏泄,以调畅气机,则内而脏腑,外而肌肉,升降...

http://qihuangzhishu.com/44/17.htm

六腑--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精之腑(《灵枢·本输》)、中清之腑(《千金要方》)。《内经》对的功能已有了较完备的记述,《难经·四十二难》说: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后世医家在《内经》和《难经》的基础上,又有所补充发挥。 1.贮藏和排泄胆汁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90.html

肝合_身形脏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肝合指肝和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 【肝合】 指肝和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这种相合是脏腑互为表里(脏为阴属里,腑为阳属表)的关系。肝与相表里,主要是通过肝和经络之间的联系和某些生理功能的相互配合而体现的。治疗肝或的病症,...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990.html

黄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①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体上黄绿色,胸中气满,或硬,不下饮食,黄。治用黄芩汤。②惊恐胆虚而致的黄疸。《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黄者,面色青黄,多惊少卧,悲泣不定,嗔怒无恒,舌上生疮,唇口干燥,若喘粗不止...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343.htm

共找到426,38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