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比较诊脉法初探_【中医宝典】

...开窍,并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才能逆流挽舟,转危为安。 综上所述,两手同时诊脉,先总按再左右分部对比按脉,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的脉诊方法。较之两手先后诊脉的传统方法更为简捷明了,细致入微,并且易学易用。只要勤学苦练,认真体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7.html

诊脉动方法的独立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脉诊的独立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它还是起源性质的,取得了基本独立的条件,第二个过程是完全独立的过程。第二个阶段是以《内经》做为代表而起步的。 诊脉动方法由整个经络检查中独立起来,是脉诊形成的一个关键,但这种分化是逐渐的而非一蹴而就...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7.html

中医切诊的诊脉部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切诊包括脉诊、按诊两部分。在脉诊发展过程中,诊脉部位有三种: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 切诊最常见的为切脉,甚至成为中医的特征形象,中医认为全身血管四通八达,密布全身,在心肺作用下循环周身,只要人体任何地方发生病变,就会影响气血的变化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8.html

诊脉有方法和注意事项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1。时间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因为清晨患者不受饮食、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经脉处于少受干扰的状态,故容易鉴别病脉。但也不是说其它时间不能诊脉。总的来说,诊脉时要求有一个安静的内外环境。诊脉之前,先让患者休息片刻,...

http://qihuangzhishu.com/92/26.htm

诊脉方法之治神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相反讲究举止,注意仪态也可以收到修养情操,陶冶神思的效果。因此,医者在诊脉以及整个医事活动中都应注意调整自己的举止仪态。《黄帝内经》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是以诊有大方,起坐有常,出入以行,以转神明。”张景岳在《类经》中进一步解释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8.html

缪希雍医案-诊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太学顾仲恭,遭乃正(正妻)之变,复患病在床,延一医者诊视,惊讶而出,语其所亲云:仲恭病已不起,只在旦晚就木,可速备后事。仲恭闻知,忧疑殊甚。举家惶惶,计无所出,来请余诊脉。按其左手三部平和,右手尺寸无恙,独关部杳然不见,谛视其形色,虽尪羸...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378.html

诊脉的部位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诊脉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遍诊法见于《素问·三部九候论》,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三部诊法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三部,即人迎《颈侧动脉),寸口,跌阳(足背动脉)。以上两种诊脉的部位,后世已少采用,自晋以来...

http://qihuangzhishu.com/92/25.htm

我的诊脉方法_【中医宝典】

...,也不会流传到今天的。 我所接触的第一位老师,诊脉就很好,每当病人来诊时,总是能很明确的诊断病情,当时我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脉诊学好,每当他说出病情时,我就想患者应该是什么脉象,有机会,我就试试,闲时我就看书,中医诊断大全,脉诀,然这样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83.html

让人惊叹的诊脉绝技_【中医宝典】

...明时松江(今上海)名医姚蒙,精太素脉,“言人生死每奇中”,对贫困病人,常常给予方药不要酬金。时江南巡抚邹来学有病召姚医治,姚蒙欲辞不去,被强迫带去。至官署,邹高坐不为行礼。姚蒙则目光直视作发呆状,也不作声。邹伸手令诊脉,姚却不动地方,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81.html

卷上·诊脉决死生论_《医学源流论》

...明白详尽。学者苟潜心观玩,洞然易晓,此其可决者也。至云诊脉即可以知何病,又云:人之死生,无不能先知,则又非也。盖脉之变迁无定,或有卒中之邪,未即通于经络,而脉一时未变者;或病轻而不能现于脉者;或有沉痼之疾,久而与气血相并,一时难辨其轻重者;...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612.html

共找到4,94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