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 【释名】并榈、棕树、唐棕、唐棕榈、山棕 【气味】笋及子花(按:即棕榈的果实):苦、涩、平、无毒。有人认为有毒。 皮(按:即干燥的叶鞘纤维):苦、涩、平、无毒。 【主治】笋及子花:涩肠止泻、、崩中带下。 皮。鼻血不止:用棕榈烧灰,吹入...
...释名 并榈、棕树、唐棕、唐棕榈、山棕 气味 笋及子花(按:即棕榈的果实):苦、涩、平、无毒。有人认为有毒。 皮(按:即干燥的叶鞘纤维):苦、涩、平、无毒。 主治 笋及子花:涩肠止泻、、崩中带下。 皮: 鼻血不止。用棕榈烧灰,吹入流血的鼻孔...
...释名 并榈、棕树、唐棕、唐棕榈、山棕 气味 笋及子花(按:即棕榈的果实):苦、涩、平、无毒。有人认为有毒。 皮(按:即干燥的叶鞘纤维):苦、涩、平、无毒。 主治 笋及子花:涩肠止泻、、崩中带下。 皮: 鼻血不止。用棕榈烧灰,吹入流血的鼻孔...
...禀微阳之气以生,故味苦、涩,气平,无毒。凡血得热则行,遇涩则止,且苦能泻热,涩可去脱,故主吐衄崩带。棕榈子,九月采子,阴干入剂,血症宜求,涩肠禁泻痢,肠风养血,治崩中带下。其皮入药,宜陈年者烧灰汤调,止鼻洪吐衄殊功。塞肠风崩带立效,赤白痢...
...症,常与侧柏叶、血余炭、仙鹤草等同用。【处方用名】棕榈炭、陈棕炭(断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或入丸、散剂吞服,每次用量为三分至五分。【方剂举例】黑散子(《直指方》)棕榈炭、血余炭、来年莲蓬。治鼻衄。 目录 《中药学》棕榈炭...
...木名。棕榈树。一种棕榈属植物,高3—7米,茎直立,不分枝,为叶鞘形成的棕衣所包,叶丛生茎顶,向外开展,叶柄硬而长,叶片圆扇形,掌状深裂,肉穗花序生于叶间,花黄色,核果集生成穗形,近球形,棕衣可制绳索、床垫等,叶可编帽子 palm 国语辞典...
...棕榈(《宋嘉》)【释名】榈。时珍曰︰皮中毛缕如马之鬃KT,故名。KT,俗作棕。KT,音闾,鬣也。,音并。【集解】颂曰︰棕榈出岭南、西川,今江南亦有之。木高一、二丈,无枝条。叶大而圆,有如车轮,萃于树杪。其下有皮重叠裹之,每皮一匝,为一节。...
...指棕榈之花蕊)黄白色,作房如鱼子,有小毒,破血。2.《纲目》:棕鱼(即棕笋)皆言有毒不可食,而广、蜀人蜜煮醋浸以寄远,乃制去其毒尔。3.《本草拾遗》:破血。4.《履岩本草》:食之破妇人血气,不作胎孕。5.《天宝本草》:酒熬治气火瘰疬。6.《...
...《本草便读》棕榈皮棕榈皮图片吐血肠红.达肝肺二经.入营止截.崩中带下.味苦平性涩.炒黑功长.(棕榈皮其皮有丝.纵横如织.如人之络.味苦涩.性平.入肝达肺.炒黑能入血分.止一切血.凡鼻衄吐血.肠风崩带.内无邪热者.皆可用之.然苦能泄热.苦可...
...(棕榈花)、果实(棕榈子)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栽培于村边、溪边、田边、丘陵地或山地。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甘肃等地。 【性状】棕榈皮的陈久者,名"陈棕皮"。商品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