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起来。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普遍发生,这种新的形势必然有力地推动医学的发展。明代在我国医药学发展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医学界名家迭出,著述丰富,在众多著作中,尤以《赤水玄珠全集》显得颇具风采,其作者就是“新都...
...一种义务。所以张仲景在《诊家枢要》和《十四经发挥》分别是诊断学专著和针灸专著,均在中医发展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著名的医史专家,明代的李濂是河南开封人,他的《医史》十卷,是我国首次以“医史”命名的医学史专著,书中为张仲景、王叔和、王冰等人补写...
...北宋王惟一编《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公元1026年),当时曾刻在两块石碑上,树立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供学习者拓印和阅读。公元一0二七年,王氏还创造了两座针灸铜人,为我国最早的针灸模型。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公元1601年)汇集历代诸家学说...
...赴陕西等地,治病访贤,所涉针、药、调摄之法,必图示、类析,蔚然成集。至于针法,其先人得之于兰溪王镜泽(窦汉卿之针灸外科传之王氏),再传及继洲,则术大行。 《针灸大成》十二卷,为杨继洲之毕生经验结晶。既尊《内》《难》经旨,又恒多创见,强调补泻...
...针灸铜人的铸造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伟大创举。它将平面图谱,进而转化成三维模型,开创了直观化针灸教学的先例,为发展针灸学及其教育做出了独特贡献。 北宋针灸的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中华大地在经历了辉煌的唐朝以后,接踵而至的是战火频仍的五代十国,...
...书,系按清顺治时,山西平阳知府丁月桂,以《针灸大成》十二卷,为杨继洲之毕生经验结晶。既尊《内》《难》经旨,又恒多创见,强调补泻手法,重视穴位性能、配伍等,均为学针灸者所效法,功垂后世。 ...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性论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首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是约成书于战国以至秦汉间的医学理论性论著,它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约14万字。它托名于“黄帝”,实则是古代许多医学家的...
...巢元方,是隋代著名的医学家,约生活于公元6-7世纪间。史书缺传,其生卒年及籍贯缺乏考证。隋·大业年间(605-618),他曾任太医博士,后升为太医令,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深的医学理论造诣。据《开河记》记载,公元609年,主持开凿运河工程的...
...窦汉卿的交经互刺思想,对于头风偏痛、胸胁疼痛的病证分别采用了“左疼取右,右疼取左”和“右疼泻左,左疼泻右”的治疗方法。 王国瑞在针法及腧穴理论与临床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为针灸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我国针灸发展史上一位较为有名的医家...
...杨继洲,世代从医,其祖父杨益,太医院御医,父亦业医;家藏秘方、验方与医学典籍极富。继洲潜心攻医书,研医术,尤擅针灸。 杨继洲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