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辑《针灸薪传集》。 1945年 延安和平医院门诊部首次设置针灸科。 1951年 朱琏著《新针灸学》。 1951年 卫生部针灸疗法实验所成立。 1955年 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院内设针灸研究所。 1956年 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地先后...
...首次设置针灸科。 1951年 朱琏著《新针灸学》。 1951年 卫生部针灸疗法实验所成立。 1955年 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院内设针灸研究所。 1956年 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地先后成立中医学院。 1956年 经络的研究被列为第一次全国...
...法,因其发展了坐功,简化了导引术,并能与中医经络学说紧密结合,因而为后世养生家多种著作收录。如《尊生八笺》、《古今养生录》等,流传更广。《新刻养生导引法》,则是对前代养生导引法之总结。除分述中风、风痹、心腹痛、霍乱、腰痛、脚气、淋、痔等二十...
...其理论根源,为发展“子午流注”针法作出了新贡献。 高武通过两本针灸专著——《针灸聚英》与《针灸节要》,撷取了历代医著中的针灸精华,汇聚了诸多针灸医家治病经验以及自己对针灸学的独特见解,成为明代针灸学中的一支奇葩。...
...杨甲三中共党员。其著作主要有《针灸临床取穴图解》、《杨甲三取穴经验》、《针灸取学法》、《腧穴学》、《针灸学》等。 杨甲三像 一、生平 杨甲三(公元1919-2001年),男,汉族,中共党员。1932年至1935年,他师从于江苏武进名医...
...四、 学术特点 (一)主张衷中参西,强调临床实践 承淡安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如何取长补短,相互充实与提高,是发展医学的正确方向。他所著《中国针灸治疗学》和《伤寒论新注》就充分体现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被针灸界称为澄江学派。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针灸科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表现在针灸学科的确立。针灸学科确立的显著标志,是针灸学大师皇甫谧根据《灵枢》、《素问》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参考《难考《难经》等古代医学文献,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针灸学的经验与成就,撰成《黄帝...
...重要针灸论著,《针灸大成》都或多或少进行了辑录和引用。 【著作与成就】 《针灸大成》是我国针灸学的又一次重要总结,也是明以来三百年间流传最广的针灸学著作,是一部蜚声针坛的历史名著。自明万历年间刊行以来,平均不到十年就出现一种版本,该书翻刻...
...错误百出,十分不便于学习和阅读。于是他通过自身的体会,摸清了人身的脉络与穴位,并结合《灵枢》、《素问》和《名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悉心钻研,著述了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著作——《针灸甲乙经》。 该书除了论述有关脏腑、经络等理论,还记载了全身穴位...
...惟一去完成。 王惟一精于《内经》、《难经》中的针灸理论,广泛收集各家对针灸医学的见识,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于宋仁宗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奉敕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并附有《穴腧都数》一卷。《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又名《新铸铜人针灸图...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