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郁滞的病因推测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解结,反之于平”。该书作者认为经方治病的第一步是“通闭解结”,即解除气血的“闭”和“结”,这与我们理解的“已病”的第一步是改变气血的郁滞状态是一致的。 清代医家何梦瑶认识到“子和治病,不论何证,皆以吐、汗、下三法取效,此至理存焉。盖万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470.html

用药须使出路_《读医随笔》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吴又可谓∶黄连性寒不泄,只能制热,不能泄实;若内有实,必资大黄以泄之,否则畏大黄之峻,而徒以黄连清之,反将热邪遏住,内伏益深,治益难。此义甚精。凡治病,总宜使出路。宜下出者,不泄之不得下也;宜外出者,不散之不得外也。近时于温热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duyisuibi/683-9-29.html

遏流汤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洞天奥旨》遏流汤 ▼ 相关方剂 返回目录《洞天奥旨》:遏流汤【处方】升麻1钱,当归5钱,黄芩2钱,瓜蒌2钱,金银花1两,炙甘草2钱,连翘3钱,秦艽2钱,苍耳1钱,马蔺根1钱,牛膝1钱,牵牛1钱。【功能主治】子母流注疮毒...

http://zhongyaofangji.com/g/gongxieeliutang.html

用药须使出路_《读医随笔》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吴又可谓∶黄连性寒不泄,只能制热,不能泄实;若内有实,必资大黄以泄之,否则畏大黄之峻,而徒以黄连清之,反将热邪遏住,内伏益深,治益难。此义甚精。凡治病,总宜使出路。宜下出者,不泄之不得下也;宜外出者,不散之不得外也。近时于温热证,...

http://qihuangzhishu.com/683/87.htm

张从正的“”学说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很难抑制,甚至可招致暴死。如果了病不想消除,反而先去设想巩固人体元气,如此很容易使人体真气未得到恢复时,病了发展。治疗疾病以制止病发展和驱除病为首务,所谓“去而元气自复”。这是张从正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主张。其次,倡汗、...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08.htm

谈古论今 话药_【中医宝典】

...目前一些人对身体保健普遍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西药对人体副作用,而中药却没有影响。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中药、中成药以及中药制剂的保健品特受人们的青睐。其实中医学早就把药物运用失当直接相关的致病因素称作“药”。 《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10.html

”字的说文解字_说文解字的解释_说文解字的意思

...琅郡。从邑牙聲。以遮切 () 郡也。謂琅郡之字如此作也。前志曰。琅郡、秦置。屬徐州。後志曰。琅國、屬徐州刺史部。許從前漢之制、故曰郡。前志。郡領東武等五十一縣。今山東兖州府東境、沂州府及青州府南境、莒州、萊州府南境、膠州一帶...

http://hanwen360.com/w/90AA.html

(鬼 ○扁鹊针病十三穴见千金)_《针灸资生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各七壮.不止、十四壮.炷如雀屎.风邪、灸间使随年壮.又承浆七壮.又心俞七壮.又三里七壮.鬼魅、灸入发一寸百壮.又灸间使、手心、各五十壮.狐魅、合手大指缚指灸合间三七壮.狐鸣即瘥.风府、主病.卧瞑瞑不自知.囟上、主病鬼癫.尺泽、主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zishengjing/660-7-13.html

何承志_五、扶正,治疗肝硬化腹水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装胶囊吞服)或用舟车丸以汤送服,峻下逐水使腹水从二便中分利,从而消退较快。对于病久体亏又腹水者,可一面益气养血以扶正,一面理气化瘀行水以驱邪,使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若单纯逐虽得一时之快,然利后伤正,脾肾更虚,易犯虚虚之戒,腹水...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hechengzhi/474-4-5.html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形声。从邑,牙声。本义:琅郡。字亦作琊) 赤芾在股,幅在下。——《诗·小雅·采菽》 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贾子道术》 竹林,前正而后枉者谓之邪道。——《春秋繁露》 曲直。——《礼记·乐记》 又如:靡(倾斜披靡的样子...

http://hanwen360.com/x/90AA.html

共找到820,32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