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泄泻由水湿阻于胃肠,脾虚失运,不能制水,湿注肠道所致。本病证属虚邪舍于肠胃,水潴为湿,谷滞为积,水谷精华之气不能输化,清阳之气不升反下陷,分利无权而水湿并入大肠,遂致泄泻。 小儿脾虚泻,多因素体虚弱或久病元气不足,致脾胃气虚,运化无力...
...刘某,由泻转痢,旬日于兹,肌热无汗,瞳散目窜,舌白,脉软数,已涉慢途,恐难挽敷。 【诊断】 小儿惊厥(中医:慢惊风)。 【辨证】 脾虚肝亢。 【治法】 温中健脾,缓肝理脾。 【方药】 上安桂(后下)1. 5g,活磁石(先煎)30g,生龙齿...
...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宜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 脾虚水肿证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
...常向二人请益咨询医学问题,就此也可以推知作者是明末清初之人,家在古称吴门的苏州。 本医案的作者王式钰,字仲坚,又字翔千。为儒学世家,他深沉敏洽,以诗词文章称著。清初很多文人学士,从民族气节论,不就博学鸿词科而隐于医。他也以此和喻嘉言等有交往。...
...本例解颅患儿其病机涉及三个方面:一日:肾虚,肾精不足,髓海失充;二日:脾虚失运,水湿不化而上泛;三日:瘀阻脑络,脑液受阻,水聚于脑。故“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三甲散中龟甲、鳖甲皆至阴之味,滋阴坚肾,且富含钙质,可促进囟门、颅缝愈合,《本经》...
...其他不适症状,病愈出院。 【按语】 汪师认为本案患儿为脾虚运化无力,痰浊及食滞内生,气机不畅,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发为呕吐。故治当健脾和胃为主。但脾以运为健,故治疗用药不在补益,而重在运脾,脾运正常,则生化有源,气机畅达则脾胃升降有常,呕吐自...
...关键词:脾虚体弱。脾虚体弱的形象为: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手足不温,喜卧懒动。 关键词:脾虚体弱。 脾虚体弱的形象为: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手足不温,喜卧懒动。 主病:气虚,脾失健运,肺气不足。 病例: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
...后随访,患儿已上学,未见复发。 【按语】 本案阴水,辨证为脾虚湿困,治疗以健运脾胃为本。如《幼幼集成,肿满证治》日“夫肿满之证,悉由脾胃之虚也,脾土喜燥而恶湿,因中气素弱,脾虚无火,故水湿得以乘之,而脾虚不运,则乳食凝而不化,停积于中,而肿...
...沉弦。辨证:脾虚气滞。治则:健脾行滞。处方:厚朴125g,生姜125g,半夏40g,党参6g,炙甘草12g,3剂,每剂以水15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日3次。服完第一剂,腹胀明显好转,服完第二剂,腹胀基本消失。不需...
...中满臌胀者,四肢不肿,单腹胀也。有似乎鼓,故名臌胀。仁斋直指谓其症有四:曰气臌、血臌、食臌、水臌。皆因脾虚不能运化水谷,以致停聚而为胀也。治宜顺气、和血、宽中、利水,各有攸当①,切不可用猛烈之药,致伤脾胃。若脐突肚大青筋或足背手掌俱平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