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_《时病论歌括新编》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寒风,最忌辛散。若误表之,则变症蜂起,切当注意。如初起无汗,只宜用清凉透邪之法。有汗则用清热保津法。如脉象洪大而数,壮热谵妄,此为热在三焦,宜以清凉荡热法。若脉象沉实,口渴谵语,舌苔干燥,此为热在胃腑,宜用润下救津法。总之,凡属温病均忌辛温...

http://qihuangzhishu.com/147/11.htm

温病_《时病论歌括新编》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寒风,最忌辛散。若误表之,则变症蜂起,切当注意。如初起无汗,只宜用清凉透邪之法。有汗则用清热保津法。如脉象洪大而数,壮热谵妄,此为热在三焦,宜以清凉荡热法。若脉象沉实,口渴谵语,舌苔干燥,此为热在胃腑,宜用润下救津法。总之,凡属温病均忌辛温...

http://qihuangzhishu.com/1041/13.htm

明清时期脏腑辨证发展特点研究_【中医宝典】

...摘要:脏腑辨证之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明清时期脏腑辨证之说似乎少有医家提倡,但脏腑辨证之法却被广泛地应用。其面貌特点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脏腑辨证与多种辨证方法相融互参,成为多种辨证方法的基础。2对肾、命门、脾胃、肺、肝等病机认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68.html

明清中医典籍中的烟害史料考释_【中医宝典】

...关键词:明清 中医典籍 烟害史料 考释 摘要:烟草是舶来品,初始是作为药物收录于明代医家张景岳的《景岳全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926. [3]李经纬,蔡景峰.中医人物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47,...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57.html

明清中秋赏月风俗_文化_【文学360】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8551.html

明清医家论治骨痹(骨关节炎)临床理论的发展_【中医宝典】

...关键词:医学史 明清 痹证 骨关节炎 中医药疗法 摘要:本文从明清中医古籍入手,研究这一时期中医治疗骨痹(骨关节炎)的理论发展与创新。本研究在大量古今中医文献的基础上,以明清医家论治骨痹的著作、方药、医案为主要辨析依据,通过对其文献的搜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09.html

温病学说的发展与成熟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的病因、症状、治疗等有一定认识,但在病机理论上仍未能统一。温病学说发展至清代已盛行于大江南北,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是温病学派成熟阶段的杰出代表,故有人称他们为“温病四大家”。明清时期的温病学家,多产生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浙江地区...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2.htm

伤寒与温病学派治温病的异同_【中医宝典】

...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在中医看来属于外感温热病范畴。本人重温了《温病条辨》一书。 自叶、吴之后,温病学说发展很快,温病学家层出不穷。他们继续叶、吴之学,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各自从不同的侧面,补充、发展和完善温病理论的治法。经过温病学家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52.html

愿来世仍为医士——方仁渊和《倚云轩医集》_【中医宝典】

...。辨治体会如《温病误汗止阴》、《肝胃气论》等。属于新病新说如《丹痧今昔不同论》、《烟痢论》等。这些都是作者实践中的创新和新知。作者和其他临床医家一样,很注重搜集民间验方,把自己亲验的有效方剂和几个可用于急救的方法记录下来,附列于书的最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683.html

明清名医——吴瑭_【中医宝典】

...十人,而死于世俗凡医之手不可胜数。吴瑭因而著成《温病 条辨》,前后化了六年时间,提出“三焦辨证”理论,故为温病学派之圭臬。此后吴氏以医为业,孜孜汲汲四十余年,屡起沉症。晚年著《医医病书》(1831) 二卷,针砭时医弊端,阐论医德,亦为世人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945.html

共找到7,54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