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近来,笔者和余晖医师所作“冯世纶临证实录”系列文章,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反响,有肯定,也不乏争鸣与意见。6月30日贵报刊登了河北省沙河市中医院李彦坤医师对这些文章的看法,并提出“在第十五篇《痹痛病在厥阴...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徐春丽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医临证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辨证论治。医生通过四诊合参,辨出某某证,然后处方用药治疗这一证。也就是说,治疗的对象是证,治疗的工具是方。疗效的有无,取决于所开之方与所辨之证是否吻合...
...阐发,引起读者疑惑,6月3日王强先生在该报发表“邪非‘皆从正来’”一文进行商榷。笔者在此强调,“邪”与“正”是相对存在的一对矛盾,是人体患病过程中才可以见到的斗争现象,非生命的物体用不着“邪正攻补”。 王强所引吴又可《瘟疫论》关于戾气的论述,...
...□ 李福海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中医院有人说,中医辨证是对人体外在症候表现的有机组合,处方则是对不同药物的有机组合,最后的结果应该是方证相对。我们学习经典时,发现《伤寒论》以六经为纲进行辨证,每经为一病,下列不同的证。如太阳病里有桂枝汤证、...
...半表半里的病位上,均亦有阴阳两类不同的为证反应,这样三个病位,两种病情,则证为六,亦即所谓六经者是也。” 关于复杂方证的辨别 以表、里、半表半里定病位,以阴、阳、寒、热、虚、实分病性,由此辨出六经,进而辨出方证,这就是临证中的辨证论治。《胡希恕讲...
...商讨 discuss 提出几点意见,与诸位商榷 我们所发表的意见,都允许大家讨论、商榷。——《要造成一种民主空气》 国语辞典 商量、討論。 北史.卷三十二.崔挺傳:「商榷古今,間以嘲謔,聽者忘疲。」 南朝梁.鍾嶸.詩品序:「每博論之餘,何...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拜读《中国中医药报》5月26日刘世锋等《精气夺则虚,无邪人亦病——兼与张英栋先生商榷》(以下称《虚》文)一文后,笔者认为,任何形式的理论,应该以“疗效”为检验的唯一标准。当然疗效应该既包括短期疗效,也...
...一般辨证的话,那么辨方证则是辨证的继续与深入。胡希恕先生曾明确指出: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我们知道治病能否取效,不论是脏腑辨证、经络辨证,还是六经辨证,最终都要落实在方证上。仅仅确定病位、病性、治则治法还不够。如太阳病,若发热,汗出,恶风,...
...□ 范铁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有关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内容涉及临床各学科。仲景在杂病的治疗中灵活运用“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之法,为后世医家治疗疾病的...
...□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一首经典高效方。原文主治寒热错杂的痞证,即“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