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非利特(Dofetilide)为选择性Ⅰ型钾通道阻滞剂,系近年来上市的Ⅲ类抗心律失常新药,对心房的作用较心室强,适用于心衰、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治疗。 ■药理作用 本品口服吸收良好,口服后约20%经肝脏CYP3A4酶代谢,代谢物无...
...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一级预防的首选药物。3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可减少心肌梗死后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猝死风险,但对所有原因所致死亡率的降低不显著。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胺碘酮是β受体阻滞剂之外唯一能够减少心肌梗死后(无论是否有室性早搏或左...
...ST段降低有关。 这些结果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发作心性节律障碍和ST段降低的频率高于对照组,而只是打鼾没有增加上述问题的频率,研究者们总结。 查询更多 心律失常 信息 ...
...生理作用,如胺碘酮不仅具有第Ⅲ类的作用,而且有第Ⅰ类的钠通道阻滞作用,溴苄胺及甲磺胺心定属第三类药物,亦具有Ⅱ类药的作用。二、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一)奎尼下(Quinidine) 用于各种过早搏动,心动过速以及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复律。...
...药物的分类根据浦肯野纤维离体实验所得的药物电生理效应及作用机制,可将抗心律失常药分为四类,其中Ⅰ类药又分为A、B、C三个亚类。(一)Ⅰ类——钠通道阻滞药1.ⅠA类 适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奎尼丁等药。2.ⅠB类 轻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利...
...抗心律失常药物即β受体阻滞剂,为降低心肌梗死后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猝死和总死亡率的唯一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一级预防的首选药物。3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可减少心肌梗死后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猝死风险,但对所有原因所致死亡率的...
...1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又称膜抑制剂。有膜稳定作用,能阻滞钠通道。抑制0相去极化速率,并延缓复极过程。又根据其作用特点分为三组。Ⅰa组对0相去极化与复极过程抑制均强。Ⅰb组对0相去极化及复极的抑制作用均弱;Ⅰc组明显抑制0相去极化,对复极的...
...拮抗剂:有人在研究二氢吡啶类Ca2+拮抗剂构效关系时发现,将4位芳基改为低级烷基时,该类药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显著增强。 ADP受体拮抗剂:血小板上的ADP受体也称P2T受体,新型抗血小板药FPL66096及FP67085能通过阻断血小板膜上ADP...
...因具有抗胆硷能作用,本类药物在胃内排空较延迟、在肠内吸收也缓慢。即使口服已在4小时以上,仍应争取洗胃灌肠以排毒。有心律失常者应在心脏监护下严密观察。水杨酸毒扁豆硷可对抗三环类抗忧郁药的中枢及周围抗胆硷能反应,但易诱发癫痫或严重心动过缓型...
...作用,即加重或产生心律失常,几乎每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此作用,估计发生率在10%以上,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左心功能不全、有持续性室速、合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者。临床多见者如IA(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双异丙吡胺)和Ⅲ类(胺碘酮和Sotalol...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