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于国学喜读笔记.于医学喜读医话.以其或述心得.或话见闻.颇隽永有味也.回忆民七受业于吾杭名医王师香岩.师命读医经原旨难经经释等书.颇苦其文义艰涩.不易彻悟.因以医话为常课.及长.任教席于沪杭各医校.授课之暇.偶有所得.伸纸濡墨.所作亦以...
...阐发义理.剀陈利弊.足以拓医家之胸臆.释病者之迷罔.非钻研深.阅历久.不克臻是.每举其所话.以话于朋辈中之从事于医及见困于病者.惟恐其传之不能遍也.又恐君之苦酬应.不遑燕居.而未尝笔之于书也.一日.见示是编.受而读之.则其活人济世之怀.俱蔼然...
...陆定圃,桐乡积学士,兼擅医术,识见超人,凡研究学识,必穷理索奥,务达其旨,于是随笔记述,分门别类,成《冷庐医话》五卷。光绪二十三年,乌程庞元 为之刊行,早已脍炙人口。先生于咸丰五年时,曾着《冷庐杂识》八卷,其 中采摭岐黄家言,正复不少,俱...
...已是“凤毛麟角”,后继乏人了。 现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但是存在“重西医,轻中医”的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全被西医垄断。在农村,不用说找个过去那样的“名老中医”,就是去找个不开一片西药的“纯中医”号脉,也不见得是一件容易事。这种境况的改变...
...我国最早的一部医话专著是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亨(128l-1358年)所著的《格致余论》。 《格致余论》撰写于1347年,因“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本书自序),遂以《格致余论》为书名。书中共载医论41篇,着重阐述“阳常有余,阴常...
...及最近之医验,揭举一、二,以概其余。(所举医验,多系最近治疗及现仍健在之人,皆详注住址,以便研究访问也。)至余临症时之治疗方法,持论观念,或中或西,知不免于专家之笑嗤,不牛不马之医术,或竟为高明所反对,亦未可知。然余实非冒然谈中西医理之汇通...
...邵敬甫,专务中医,后又从姜子全、丁福保学习西医,1938年任华北国医学院教授,建国后曾参与组织北京市中医学会。行医中西法并用,重视中医理论,不拘旧说,每多新见。着有《止园医话》、《止园医话续集》,备录五十馀年临证医案及治疗心得。于绘画亦有造诣,...
...及最近之医验,揭举一、二,以概其余。(所举医验,多系最近治疗及现仍健在之人,皆详注住址,以便研究访问也。)至余临症时之治疗方法,持论观念,或中或西,知不免于专家之笑嗤,不牛不马之医术,或竟为高明所反对,亦未可知。然余实非冒然谈中西医理之汇通...
...的气候环境中,人体可由此产生诸多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肺脏受伤,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为干咳无痰或胶痰难咯,谓之“燥咳”。鼻乃肺之窍,鼻干燥或鼻衄于立秋之后尤为常见,前者几乎无人可免。喉、咽也分别是肺之门户和肺气之通道,秋燥所袭,往往...
...余于癸巳秋,得桐乡陆定圃先生《冷庐杂识》书板,既已补其残损,订正以行世矣。先生精于医,识中所采岐黄家言,正复不少,窃以先生于医学必有所心得,爰益购求先生之遗书,于乙未春,得《再续名医类案》若干卷,继又得《冷庐医话》若干卷,俱手抄本未付梓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