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意义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古时络脉诊查部位比较广泛,凡浅表络脉显露者皆属之,遍身诊包括鱼际诊、诊、舌下诊、指甲诊及耳廓诊等,通过浅表络脉的色及络形的变化可以预测疾病的状况。诊在《内经》中早有应用,通过色的变化预测寒热虚实。如《素问·经络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28/95.htm

先兆——目相学_《中医疾病预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白睛血为微型血,与内体息息相通。根据初病入的原理,从白睛血可以较早获得病理信息,尤其白睛血的裸露优势更为预测内脏疾病的有利因素……一、白睛先兆的理论基础白睛巩膜,白睛诊诊眼内血,主要是白睛上的膜,即巩膜微血管,肝藏血,心主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jibingyuce/128-6-2.html

昏迷先兆_《中医疾病预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喜眠、嗜睡、昏睡,第三阶段即出现谵妄、昏迷,临证应注意根据上述先兆症进行阻截治疗。(四)瘀阻型昏迷先兆瘀阻型昏迷多为痰瘀痹阻心脑之所致,如中风、卒中及胸痹、真心痹等。瘀阻型昏迷为痰瘀交阻,闭阻心脑之,故平素必有痰瘀挟杂潜证:面晦暗滞,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jibingyuce/128-11-5.html

甲相先兆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英。”、趾甲作为经气之根源足资说明甲象与内体的关系,临床上,手指足趾也最具先兆价值,如刘河间说:“凡人初觉大拇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千金方》曰:“故风毒中人也,或先中乎足十指”,实践中手指尖十宣穴可作急救复苏之用,皆表明...

http://qihuangzhishu.com/128/98.htm

潜病与先兆_《中医疾病预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潜病是先兆证产生的土壤,先兆证是潜病的报标信号。人体内隐潜着的病胚,在气候和土壤适宜时便开始显露……第一节 潜病与先兆证的关系潜病,潜隐性疾病,其特点为疾病呈现着隐匿性进展,症状表现为潜证或潜症。潜症是潜证的前哨。潜证又是相对显证而言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jibingyuce/128-4-6.html

昏迷先兆及其临床意义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四)瘀阻型昏迷先兆瘀阻型昏迷多为痰瘀痹阻心脑之所致,如中风、卒中及胸痹、真心痹等。瘀阻型昏迷为痰瘀交阻,闭阻心脑之,故平素必有痰瘀挟杂潜证:面晦暗滞,体肥多腴,目眶发暗,健忘头晕肢麻,痰多口粘,舌质微紫或有瘀斑、瘀点,苔黄腻,脉微涩...

http://qihuangzhishu.com/128/340.htm

死胎先兆_《中医疾病预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胎死腹中,由于毒素对母体有极大的危害,故应及早发现其先兆。由于胎毒内攻,因此先兆以口出恶臭、恶露发臭为特征,又因人体的自我防御机制,胎死必欲驱出,故下点滴黑血往往为胎死腹中的报标症……第一节 概述胎死为子死腹中,如不及早处理,其毒素可危害...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jibingyuce/128-10-3.html

经络先兆的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经络,这就是经络先兆的理论基础。经络系统可能是一种特殊的生命活动方式,属于微观层次上的新结构。人体脏腑病理变化,哪怕是极微小的疾患,亦能通过经络反映出来。由于经络具有内属脏腑,外肢节的作用,故经络是最重要的全息系统、疾病先兆症的最早出现系统...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00.htm

先兆概念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先兆亦预兆,指事物发生前的征象,具体疾病的最早征兆,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前的早期征兆,是疾病的早期信号,及疾病预测的重要前提。先兆证包括先兆症(早期症状)及先兆潜证(后期潜证)。先兆症中的首发信号为报标症。先兆证(含症)有潜证先兆...

http://qihuangzhishu.com/128/7.htm

眩晕先兆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探索这些规律对早期发现及治疗原发病,根除眩晕有重要意义。二、眩晕先兆的临床意义眩晕非虚即实,虚性眩晕多为肝肾精血不足,或中虚清阳不升作眩;实性眩晕则以阴虚阳亢及痰浊阻为多,挟瘀更甚,因此眩晕的先兆症括之为以下四型。(一)肝肾精亏型眩晕先兆...

http://qihuangzhishu.com/128/278.htm

共找到115,86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