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论_医学源流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反令人彷徨,无所适从。所以古今论之家,彼此互异,是非各别。人一论,得失相半,总由不知变通之精义,所以愈密而愈疏也。读脉经者,知古业谈脉之详密如此,因以考其异同,辨其得失,审其真伪,穷其变通,则自有心得。若欲泥以治病,必至全无把握...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yuanliulun5175/160-8-4.html

难经的成就和特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难经最大的成就和特点无疑是它提出又被后来一直采用的,独取寸口。尽管某些内容还不够完备完善,但当时基本上达到了能够临床使用的水平了。 在其后不久,上叔和著脉经予以补充完善难经应当是成书于汉代,具体的可以说是在东汉。王叔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4.html

脉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方法、脉象所反映的病理变化以及诊的临床意义等许多重要文献资料均收集保存下来。脉经经宋·林亿等校订后,卷数未变,而篇次和内容均有所更动。此书刻本颇多,现有几十种刊本。1949年以来,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卫生出版社先后有影印本刊行。②...

http://qihuangzhishu.com/191/2003.htm

脉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方法、脉象所反映的病理变化以及诊的临床意义等许多重要文献资料均收集保存下来。脉经经宋·林亿等校订后,卷数未变,而篇次和内容均有所更动。此书刻本颇多,现有几十种刊本。1949年以来,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卫生出版社先后有影印本刊行。②...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53.htm

脉经论_医学源流论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反令人彷徨,无所适从。所以古今论之家,彼此互异,是非各别。人一论,得失相半,总由不知变通之精义,所以愈密而愈疏也。读脉经者,知古业谈脉之详密如此,因以考其异同,辨其得失,审其真伪,穷其变通,则自有心得。若欲泥以治病,必至全无把握...

http://qihuangzhishu.com/160/88.htm

后世的合理性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后世脉经起已实行将近两千年,其间虽有补苴但发展变化不大,学术性的较大工作不过是对伪的考辨批判问题而已。 正如日本人丹波元简氏在学辑要中说的:“盖尝究之,从前书,叔和而降,支离散漫,殆天统纪,如元明数家,乃不过因循...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39.html

内经对后世的影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诊寸口分别说的具体方法,但在内经中明显地可以看出对寸口的重视,如人迎口的诊法、尺寸诊法、色尺诊法等等,再向前一步就是独诊寸口了。历史证明内经之后不久难经、仲景就提出并使用了独诊寸口,到王叔和著脉经独诊寸口就完成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8.html

后世时代的学术的背景及其影响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从西晋时王叔和著脉经开始,就进入了后世时期,一直到今日仍然是在这个时期之中。它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现代。这段时间亦正是祖国医学发展壮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巨大贡献的时期。 诊虽然并没有在医学话动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9.html

关于丹医秘授古的抄本_丹医秘授古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研究院1962年5月11日]分经候(周潜川大夫报告)一、分经候之由来古人的分经候与现今独取寸口切脉有很大区别。分经候不仅具有很多优点,而且在中医理论上也是很有根据的。王叔和的脉经,高阳生的是我国较早的两部学专著。在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4-0.html

王叔和与脉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王叔和,名熙,晋朝高平人。著名的针灸学医家和学医家,其著作有脉经伤寒论等。 【生平】 王叔和,名熙,晋朝高平(今山西高平县)人,一说今山东省邹县人。据针灸甲乙经序称王叔和是“近代太医令”,表明王叔和与皇庸谧生活年代相当靠近...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76.html

共找到496,62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