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类药作用,而与原药的电生 理作用显著不同。近年来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Sicilian gambit分类法,使药物 分类与临床的病理生理征象结合起来,但目前尚无资料认为此分类法有特殊优越性 ,尚需在实际应用中印证。 [抗心律失常临床试验结果...
...联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达到疗效高、副作用少为目的。 (2)最好不联合用同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3)Q-T间期延长,在选用有可能进一步延长Q-T间期的药物时更需慎重。 (4)最好避免与可能增加其不良反应的药物合用。...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几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存在共同不足,如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往往又诱发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达10%以上,同时还诱发传导阻滞和药源性心衰,且对某些顽固性心律失常无效。 建国以来,我国曾大量筛选抗心律失常中药,先后发现数百种中药单体和...
...抑制作用较弱。 2第二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即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其间接作用为β-受体阻断作用,而直接作用系细胞膜效应。具有与第一类药物相似的作用机理。这类药物有:心得安,氨酰心安,美多心安,心得平,心得舒,心得静。 3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系指...
...Furberg和May于1984年复习了1971~1983年间文献上报道的7组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心肌梗死后患者,分别为146~630例,随诊4~24个月,用药有苯妥英钠、室安卡因,慢心律及安搏律定。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4种药物没有...
...近十多年来,心律失常的治疗有较大的进展,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电学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仍是最主要的疗法。...
...,地高辛剂量应作相应调整,减小剂量。反之,甲状腺机能亢进时则应适当增加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地高辛与新霉素、抗酸药、甲状腺素、沙丁胺醇等合用时,血药浓度往往降低25%~30%,应据此增加相应剂量。若地高辛与红霉素、四环素、抗心律失常药物、...
...变异性、QT离散度和压力反射敏感性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一级预防中的地位不明确。2二级预防,主要针对发生于无急性冠心病事件时的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的生存者。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应首选ICD,抗...
...学术界近年来强调,以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实践,临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要注意避免其致(促)心律失常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是指这类药物能引起新发心律失常出现或原有心律失常加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