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愈反复发烧4年患儿——冯世纶临证实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大热,又非大汗药,合理应用桂枝汤是一种养胃增液的发汗、止,是驱邪不伤人的。”面对连续病理性发热、药物性发汗后的患儿,这种用药是弥足可贵的。四方所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败酱草取其发越湿气,清利阳明为治。 方证对应要重视煎服法 本患儿...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682.html

中医常用内治八及施护:_中医疗法中医护理_【中医宝典】

...解的治法。 1、应用要点 (1)解表:通过发散,以祛除表邪,解除表证。由于表证有表寒、表热分,因而也有辛温、辛凉别。辛温解表代表方有麻黄汤、桂枝汤、荆防败毒散;辛凉解表以桑菊饮、银翘散等代表方。 (2)透疹:通过发散,以透发疹毒。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liaofa/b32630.html

从剂量比看经方应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相同而剂量不同的方剂很多,但仲景却给出了不同的方名,说明一味药剂量有变,“”就变了。经方“经典”的魅力也许就在这细微的变化上。 ●对于前人使用方剂的经验,一定要参照使用时的时间、空间背景,尽量多地注意到使用时的细节,这样学到的东西才有可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911.html

经方学派的历史发展概略_【中医宝典】

...十七卷,《金剑疭瘈方》三十卷,《妇人婴儿方》十九卷,《汤液经》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七卷,共二百九十四卷。所谓“经方”,即是经验方。因前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为了不断提高疗效,重视经验的积累和搜集的。经方,是久经实践检验的效方,它是朴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69.html

治癃闭熨吐_《杂病心法要诀》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上∶以木通、老葱煎汤服,顷时探吐,再服再吐,以尿通为。服诸药不效,或身无,宜用达外∶以葱汤入木桶内,令病患坐于杌上,没脐为,匝腰系裙以覆,少时出,其尿自出。欲尿时不可出桶,即于桶内尿,恐出桶,气收而尿又回也。...

http://qihuangzhishu.com/807/95.htm

应用经方须注意药量配比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心烦口渴等水湿内停不化津液,兼有表证者。应用此方也要注意药物间的配比,泽泻的量一定要大于其他药物的量,否则疗效就差。 笔者临证体会,用经方遵守经方的药量间配比,应按原方规定的比例,要多全多,要少全少,不能随意为。如果方证辨准了,按原方的剂量...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495.html

治癃闭熨吐_《杂病心法要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上∶以木通、老葱煎汤服,顷时探吐,再服再吐,以尿通为。服诸药不效,或身无,宜用达外∶以葱汤入木桶内,令病患坐于杌上,没脐为,匝腰系裙以覆,少时出,其尿自出。欲尿时不可出桶,即于桶内尿,恐出桶,气收而尿又回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zabingxinfayaojue/807-8-16.html

原序_《经方实验录》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术】

...先生来,投以大剂附子理中加吴萸丁香之属,甫进一剂,敛体温,泄止神定,累进病乃告痊。云泉之言曰:今年太岁在辰,为湿土司天,又当长夏令,累日阴雨,天人交困,证多寒湿,时医不读《伤寒?太阴篇》,何足与论活人方治哉!予自闻此语,然后知仲景方治...

http://qihuangzhishu.com/1032/1.htm

经方识微_【中医宝典】

...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历来备受推崇,并将尊为经方。笔者不揣固陋,拟就个人研习仲景学说和在临床上如何运用经方的问题谈几点体会,意在抛砖引玉。★一、明理是前提,关键在辩证:众所周知,仲景所撰的《甘草汤(亦名复脉汤)加减变化而成。总之,在历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101.html

胡希恕_胡希恕运用经方三辨浅析 辨病位 辨病性 辨方证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或实证。”病位、病性既定,则治则治法亦相应而定。如病在表,治;病在里,治以或清,或下,或消,或温,或补;病在半表半里,治以和。辨方证方证即方剂的适应证,《伤寒论》中有桂枝汤证,柴胡汤证,是以方名证的范例。如果说辨病位、辨病性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huxishu/1162-2-1.html

共找到445,93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