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东汉时期(3)医学理论的形成_【中医宝典】

...医学理论的形成 战国秦汉时期,由于医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日益丰富,一些重要的医学典籍相继问世。其中黄帝内经的出现,标志着伤寒。由于当时战乱频繁,素问流传到唐代时已残缺不全。唐朝太仆王冰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增补了第七卷中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170.html

战国东汉时期(6)药物学理论的形成_【中医宝典】

...药物学理论的形成 发展概况 战国以来,人们的药物知识又有了新的积累。见于文献记载的药物显著增多,西汉初期曾流行过药物专著。史记·仓公传曾提及古代的医药书籍,可惜该书现已失传。晋代中经薄记载有子仪本草一书,子仪是战国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162.html

战国东汉时期(3)医学理论的形成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医学理论的形成 战国秦汉时期,由于医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日益丰富,一些重要的医学典籍相继问世。其中黄帝内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伤寒的问世,则表明了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1.html

战国东汉时期(4)黄帝内经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记载,最早提到难经的书名的是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自序,其中谈到“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但没有说明这些书的作者。隋书·经籍志中虽已正式著录了难经,但也没有注明作者和成书时间。直至唐代杨玄操的难经集注...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2.html

张仲景与伤寒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因此也就促进了医学家们对疾病防治的认识,在从事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其中最具价值的要推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伤寒 张仲景生平的历史考证 张仲景,名机,南阳(相当现在河南省西南部一带)人,汉灵帝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53.html

战国东汉时期(2)医药帛书和简牍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医药帛书和简牍 后世出土的医药帛书和简牍是战国东汉时期中国医药学发展和成就的见证。 马王堆医药帛书 1973年底,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医药帛书。据考证,这些帛书都是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下葬的,但各书的编撰...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0.html

伤寒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之功。此后,该书的书名、卷数及分合屡有变更,北宋初,始见书分为二。“开宝中,节度使高继冲曾编录进上,其文理舛错,未尝考证。”此指伤寒论,又,“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于蠹简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则辨伤寒;中则,下则载其...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02.htm

伤寒 原序_医宗金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庶可以见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njian/337-3-0.html

伤寒对方剂学的贡献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方剂学的成就是伤寒的主要贡献之一。汉代是方剂学大发展的时期,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有经方11家,274卷,但魏晋以后已亡佚。东汉末年成书的伤寒,必然对秦汉以来医家遗方及同时各家的方剂进行了广泛择取。它以六经辨证和...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79.htm

伤寒 原序_医宗金鉴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庶可以见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

http://qihuangzhishu.com/337/3.htm

共找到894,61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