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若连人事都不尽,十之八九是要失败的。 讲性命之学,不可完全走到崇高玄虚的境地。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所以驭器,器所以用道。就如人有精神肉体,不可偏废,若是偏废便不成人形,也不成有生命之物。学问亦是如此,无论偏于形而上...
...形而上阴阳为一体两端。形而下阴阳为两体一端。 先说静时阴阳:光可照到的地方为阳,反之为阴,可见的为阳,不可见的为阴,僻如,一本书,封面可见,封底不可见时,故面为阳,底为阴。书表可见,书里不可见,故表为阳,里为阴,此书为一体,封面与封底,书表与书...
...形而上阴阳为一体两端。形而下阴阳为两体一端。 先说静时阴阳:光可照到的地方为阳,反之为阴,可见的为阳,不可见的为阴,僻如,一本书,封面可见,封底不可见时,故面为阳,底为阴。书表可见,书里不可见,故表为阳,里为阴,此书为一体,封面与封底,书表与书...
... 假如将孟子这些养气修心的成就之说,拿来与老子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作一对比研究,是否完全一致?可以说,从表面看来,第一,一简一繁,已有不同。第二,孟子的神化,与老子的婴儿,似乎又有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差别。但是,老子的简易浅显,用婴儿的境地...
...形而上的道与形而下的器统一起来,也是《周易》的一个难题。王弼追本溯源,认为"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不温不凉,不宫不商。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体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尝。故其为物也...
...在不得已的表达中,提出了一个“道”字;接着又强调,不可执著名相而寻道。其次,便说到形而上道与形而下万有名器的关系,是有无相生,绵绵不断的。 第二段,告诉我们,在形而下的情况下而要体认形而上道,必须从常无的境界中去体认它的道体。但是如要更透彻...
...也有“形而上”的。 中医的“天人相应”,就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和治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在对疾病的认识上,首先从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寻找病因并分析疾病性质:久居湿地、天气炎热,脚烂脚痒,想到“湿热生虫”;沐风栉雨、雪露寒霜,关节疼痛变形...
...大道无名,并非如一般凡夫俗子们所认为的常道。什么是常道呢?便是平常人们为形而上道所建立起的至真、至善、至美的名相境界。这样一来,早已离道更远了。 有个真善美的天堂,便有丑陋、罪恶、虚伪的地狱与它对立。天堂固然好,但却有人偏要死也不厌地狱。...
...”。那么便知在现实世界中,所谓我与无我之间的关键,只因有此身的存在而受累无穷。但我身是血肉之躯,血肉的生理状态,也便是物理的造化而来。因此便进一步说明心物一元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理则,隐约之间,仍然是顺理成章,大有脉络可循。这也便是道家学说,...
...实现的,而必须靠我们这个主体自身去用功。所以,这样一门学问的教育过程,有些时候确确实实需要言传身教。大家想一想,这样一种言传身教,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本质上一对一的师父行不行呢?中医既是形而上与形而下二合一的学问,它的教育,它的传承就应该围绕这...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