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治危重症的新篇章——读仝小林教授《重剂起沉疴》有感_【中医宝典】

...□ 肖小河 解放军第302医院 古人云:“中医不传之秘在药量。”说明掌握剂量的重要性,剂量对方剂而言影响尤甚。然而当今中医方药剂量应用的现状,可用“迷、惑、乱、轻”来形容。迷:经方剂量传承认识不一,正误难辨;惑:中医剂量论述散落于大量古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070.html

我的经方之路_【中医宝典】

...大乘与小乘之异同。清代经方大家陈修园曾言:儒者不能舍圣贤之书而求道,医者岂能外仲景之书以治疗? 中医是国粹,而经方更是国粹中的精华,如今中医的诊疗水准令人堪忧,而能正确认识熟练应用经方的则更少。本人自随恩师学习经方以来,切身体会到经方的无穷...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48.html

经方研究正走向深入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马家驹 陈建国 陶有强 胡希恕名家研究室 “经方”是具有独特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术体系,源于古代神农伊尹汤液学派,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又有比较深刻而确切的时代内涵。经过长期的发展,经方的临床应用范围正逐渐扩大,对经方的研究也正走向深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083.html

炙甘草汤证其二_《经方实验录》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唐君居春申,素有心脏病,每年买舟到香港,就诊于名医陈伯坛先生,先生用经方药量特重,如桂枝生姜之属动以两计。大锅煎熬,药味奇辣,而唐君服之,疾辄良已。今冬心悸脉结代又发,师与炙甘草汤,服至三五剂,心悸愈,而脉结代渐稀,尚未能悉如健体。盖宿疾尚...

http://qihuangzhishu.com/1032/64.htm

如何掌握经方用药规律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是在于方证是否辨得正确。不过方证之辨,不似六经八纲简而易知,势于各方的具体证治细玩而熟记之。” 经方的方证名,反映了经方方证的对应关系,如麻黄附子甘草汤方证,其组成为: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144.html

经方临证心法》评介_【中医宝典】

...艰难,如“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经方的配伍应用规律,对了解和掌握经方的配伍规律起到促进作用。众所周知,一个药方是由众多药物组成,而药物的分工合作,主辅作用的发挥,做到“物尽其用”,尤其是药物配伍的相互作用,既要理论指导,又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335.html

明辨外感内伤 拓展经方应用(下)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正本清源,另一方面需要拓展应用。实际上,历代经方学者有意无意都在做着这两方面的工作。 经方的拓展应用,至少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扩大经方所治病证的范围,另一种方式是扩大或补充指导经方使用的理论体系。前一种方式是历代经方学者所惯用的,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701.html

中成药应用强调循证_【中医宝典】

...应用中成药要注意辨证应用问题、长期服用问题、毒副作用问题、急症应用问题、应用时间问题、夏季用药问题等。 在会上,陈可冀列举了目前世界上著名的CAPRIE研究(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缺血事件的比较研究)、ALLHAT试验(抗高血压和降脂治疗预防...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326.html

经方治疗咳喘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柴胡汤治疗咳喘,在《皇汉医学和胡希恕的《经方求真》中均有记载,但运用不多。自从跟黄老师学习以后,我逐渐应用,效果颇佳。黄老师认为,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咳喘适用于体质强壮,体型偏胖,面红,舌暗,腹部充实,下肢有鳞屑表现的患者。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780.html

经方”溯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大大失掉“经方”以方带证的辨证方法。使用“经方把方证前后左右有机地进行联系。要建立“方以载道”的观点。一定将古人的思想性、逻辑性与“经方”的治疗性揉合在一起,“纵然把它碾成 尘,拈来还有香如故”。 《金匮要略》治疗胸痹所用的“栝蒌薤白...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607.html

共找到122,43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