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邪犯肺证是指外界燥邪侵犯肺卫,肺系津液耗伤所表现的证候。又称燥气伤肺证,亦称肺燥(外燥)证。据其偏寒、偏热不同,又有温燥、凉燥之分,多因秋令之季,感受燥邪,耗伤肺津,肺卫失和,或因风温之邪化燥伤津所致。初秋感燥,燥偏热,多病温燥;深秋感...
...显著为特征。治宜辛凉甘润,如桑杏汤等,可根据风与热的偏重略作调整。 风邪伤津兼寒 秋令风寒二气横行,肺金受之。寒伤肺卫,风竭津液,所以本病初起既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咳嗽、脉浮的太阳伤寒类似症,又有口鼻、咽唇干燥及干咳的温病类似症。一般病情...
...有序。这就是中医治病的出发点,所谓“化不可待,时不可违。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因此,“养”与“和”才是中医治病的最高准则,“攻邪”也必须服从于这一准则。 张英栋否定了八纲辨证中的两纲——虚与实,提出了一个“虚实不足凭”的观点...
...则小儿头颅内压降低,可缩小脑内容积。 [选自宋祚民,李建.中医临床证治系列讲座·第4讲·脑积水.中级医刊,1996,31(4) : 50-51]...
...(会意。从韋币从行。甲骨文中“卫、韦”同字。意思是在大道(行)站岗保卫(韦)。本义:保卫;防护) 同本义 [defend] 卫,宿卫也。——《说文》 卫护也。——《玉篇》 以卫王宫。——《战国策·赵策》 备一夕之卫。——《左传·僖公三十二...
...。 张光煜医案——少阳阳明合病 王某,男,12岁。 【主诉】 发热、咳嗽8天。 【查体】 体温一直持续在37. 5~39℃,下午较高,时有呕吐、腹痛,大便于结,精神欠佳,舌苔黄,脉浮数。 【辨证】 少阳阳明合病。 【方药】 柴胡9g,黄芩、...
...说有失偏颇,曹文所谓“非时失位即为邪”,仅是作为致病因素——邪气来源之一,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关于人的治病因素——邪气的分类认识已逐步深化。比如明代大家吴有性根据当时疫病流行及其诊治实践所作的《温疫论》,就不同意王叔和所谓“非时之气”可以...
...麦冬、五味子敛阴止汗。三诊患儿外感已去,肺卫不固、营卫不和症状较为突出,故治疗选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其中以桂枝汤调和营卫,煅龙骨、煅牡蛎收涩止汗,共奏补虚调和阴阳之功。 [选自万力生.汪受传儿科临证医论医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指秋燥的邪气伤于肺经的病变。临床上有凉燥、温燥之剂。凉燥伤肺多是深秋感受风寒燥邪,肺气不宣所致,常见咳嗽头痛、咽干嗌塞,苔白,脉弦。方如杏苏散。温燥伤肺多是初秋天气燥热或久晴无雨,气候干燥,感受温热燥邪,燥伤肺津所致,常见头痛身热、干咳少...
...桂之半,加柔药兼与护阴: 大生地5钱 麦冬4钱 五味子2钱 按:‘形寒而六脉弦细’为阳虚兼阴液不足,‘时而身热’当为阳气复时有正邪交争现象存在,既有虚邪。伴有裂纹舌 舌尖部菌壮乳头红而突出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我常加一些清热搜风的药(见笑,我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