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麟《玉海》曰:天圣五年十月壬辰,医官院上所铸腧穴铜人式二。诏一置医官院,一置大相国寺仁济殿。先是,上以针砭之法传述不同,命尚药奉御王惟一考明堂气穴经络之会,铸铜人式。又纂集旧问,订正讹谬,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至是上之,摹印颁行。...
...竭心,考订针灸著作。仁宗以为“古经训庆至精,学者执封多失,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若案形,复令创铸铜人为式。”(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夏竦序》中国书店影印本,1987),于是王惟一负责设计,政府组织工匠,于天圣五年(1927)以精铜铸成...
...不同传本的“三人明堂图”的腧穴排列次序(结合《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医心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中依然能获得一些重要信息。另外,孙氏三人明堂图与唐以前明堂图一样,只是四肢部腧穴按经排列,其他部位腧穴不按经排列,也就是说此时的明堂图...
...国家标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宋仁宗认为光有医书不够,还应该有实验道具,于是下令医官院“创铸铜人为式”。1027年,两尊针灸铜人铸成了。针灸铜人铸成时正值宋天圣五年,所以这两尊铜人又被称为宋天圣针灸铜人。天圣针灸铜人铸成后,被北宋朝廷...
...医书《太平圣惠方》中。之后,于天圣年间,王惟一又奉敕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铸成针灸铜人模型两具,宋代的针灸学朝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针灸腧穴的国家标准,统一了腧穴归经、定位,规范了腧穴主治病症,成为当时针灸教育和...
...黄竹斋,陕西临潼人,现代针灸学家。其著作有《针灸经穴图考》、《针灸经穴歌赋读本》、《校订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伤寒杂病论集注》等。 黄竹斋像 一、生平 黄竹斋(公元1886~1960年),陕西临潼人,后迁居西安,现代针灸学家。1925年任...
...。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亦非良医也。”于是,他参照《甲乙经》、《千金方》、《外台秘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明堂经》等书内容,编写成了《针灸资生经》,书中还增补很多有效的腧穴。 【学术成就】 王执中对针灸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其编著了《...
...正人形高56 cm,伏人、侧人形高58 cm,脏腑人形高49 cm。此套石刻明堂图共四方,并题记一方,计五方。刻于光绪丁未年。 作者:乐铎镜宇氏 年代:1907年 质地:石刻 大小:94.5×31.5×9.0cm 收藏单位:中国针灸博物馆...
...经外奇穴为不见于我国早期医书(《内经》、《甲乙经》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书)中的穴位统称为经外奇穴。 【经外奇穴】 明代以后的医家按照传统的观念把不见于我国早期医书(《内经》、《甲乙经》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书)中的穴位统称为经外奇穴...
...“孔穴”、“穴道”、“穴位”;宋代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则通称“腧穴”。虽然“腧”、“输”、“俞”三者均指腧穴,但在具体应用时却各有所指。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的背俞穴。人体的腧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