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足以成大医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读过的书目,在其一生中只是读书、临证,戒除一切嗜好,所书目几乎包括了从内经难经以下至清代各家的重要著作。 蒲辅周最推崇的著作为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伤寒温疫条辨。 蒲辅周认为,学习中医应以内经难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689.html

读书入径的方法——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二)_【中医宝典】

...□ 刘更生 颜纯淳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中医书,通常要讲究次序。通过分析名老中医之路医家的读书经验,可知学习中医读书的入径主要有二,一是由浅入深,一是由深而浅。 由浅入深,即从流溯源,就是先读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然后再读经典...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038.html

读书临证,乐在其中——何绍奇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读后_【中医宝典】

...何绍奇先生的遗着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新出了增订版,封面以墨竹作底衬,装帧设计淡雅,一如何先生之风格,书名由何先生亲笔题写,颇有文人雅士之风。捧读此书,感慨良多。 我的博士导师史载祥教授与何绍奇、朱步先均是朱良春先生早年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92.html

源流活水 桂花成实——临证必读歌诀有感_【中医宝典】

...□ 倪青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临证必读歌诀含医方分册和针灸分册。医方分册由“医学源流三字经”、“诊病常用诀”、“汤头要诀”和“方家宜识”等4部分组成。针灸分册由“针道源流三字诀”、“经络”、“穴位”、“针刺”、“诊病常用诀”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0655.html

与书结缘 指点群书——温长路教授书之悟_【中医宝典】

...跃然纸上!看了这样的书评,怎不使爱书之人动心? 再如中医基础理论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敢为人先,知难而上,不仅广泛收录太素中的俗字489个,并且列出规范的汉字——对照附于术后,这对指导后人正确理解太素,深入研究黄帝内经的作用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324.html

新中国六十年中医图书总目有感_【中医宝典】

...价值,同时也有文化价值,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整理、发掘与保护中医药医籍文献工作意义重大。其中,中医药书目的编纂,具有“弄清家底”,引领治学门径的作用。 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一书中指出:“凡读书最初要者目录之。”目录之书,不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466.html

建立禁忌 开启一扇窗 —— 王辉武先生实用中医禁忌读后感_【中医宝典】

...□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最近了王辉武教授主编的实用中医禁忌,深受启发,感慨良多。 细想起来,我们每一个都生活在大量的禁忌之中,适合自己做的事情有限,而需要禁忌的东西却比比皆是。比如走在大街上,可以行走的道路无论多么宽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690.html

博与约 ——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三)_【中医宝典】

...□ 刘更生 颜纯淳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中医古籍浩如烟海,除了要选择读书入径之外,还应注意处理好博与约的关系。所谓博,是指读书宜广博,数量宜多,种类宜宽,即博览群书。所谓约,就是精,是指读书宜专精知守,不宜泛而无归。从学习中医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079.html

根深叶茂 本固枝荣——张磊临证心得集有感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此书不仅在于学艺,更在于学会做人。张老常引用内经“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之言,讲解学习做人的道理。诚如斯言,但凡名医名家,无不重视基础,从打好根基开始。而对于中医来讲,就需要从文化根基、中医基本功、做人道德上下工夫。而张老的著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718.html

知者乐 仁者寿 ——国医大师谈养生_【中医宝典】

...34人活到90~100岁,12人活到100岁以上。被称为“药王爷”的唐代名医孙思邈更是活到101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确实是稀有之事。 最近欣喜地读到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推出的力作——国医大师谈养生,该书对现今最具...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264.html

共找到613,6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