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烫伤后应防破伤风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破伤风。? 临床上,破伤风的治疗非常困难,死亡率高,而预防的效果极佳,普遍使用破伤风抗毒血清被动免疫法预防的外伤者,发生破伤风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一左右。? 烧烫伤属于开放性创伤,它符合破伤风发病所需的一切因素和条件,特别是严重性烧烫伤,创面...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29.html

破伤风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破伤风_查疾病_【疾病大全】

...的目的是预防喉痉挛发作引起窒息,以及减轻吸入性肺部感染。如患者病情重,进展迅速,则常需紧急气管切开以预防或处理喉痉挛。对已有明显肺部感染发生患者,气管切开能改善通气和利于引流吸痰。对破伤风患者气管切开指征的掌握常是临床医师的难题。放宽指征而...

http://jb39.com/jibing-zhiliao/PoShangFeng264743.htm

破伤风的简介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同时配合使用中药、针灸等治疗。 破伤风预防预防本病的方法有: 1、正确处理伤口。对于一般小的伤口,可先用自来水或井水把伤口外面的泥、灰冲洗干净。有条件的,可在伤口涂上碘酒等消毒药水,然后在伤口上盖一块干净的布,轻轻包扎后再到医院进一步...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06.html

破伤风的概述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痉挛,头后仰出现所谓的“角弓反张”;如发生呼吸肌或喷痉挛,可造成呼吸停止,病人窒息死亡。这种全身肌肉痉挛持续几分钟不等,间隔一段时间又反复发作。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说话、吹风均可诱发。 预防 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开展广泛的预防宣传...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05.html

与土壤接触 警惕破伤风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广大群众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 预防破伤风不仅限于打针,处理伤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破伤风杆菌是一种芽孢厌氧菌,平时存在于人畜的肠道中,可随粪便排到自然界,生命力很顽强。破伤风杆菌本身并不致病,只有当细菌大量繁殖,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32.html

儿童慎打“破伤风”抗毒素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儿童生性活泼好动,因此外伤发生率相当高,为了预防的发生,就诊时家长常要求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即tat。 tat是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的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用盐析法制得的液体或冻干抗毒素球蛋白制剂,用于治疗及预防破伤风。tat虽然有预防破伤风发生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25.html

外伤后慎打破伤风针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很多人认为,受了外伤,最好立刻注射疫苗,其实,是不是这样的呢? 儿童生性活泼好动,外伤的发生率会比较高,为了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就诊时父母常会要求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这是一种异种蛋白的抗毒素血清,虽有预防破伤风发生的作用,但反复注射后会刺激...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39.html

新生儿破伤风预防_儿科新生儿常见疾病_【中医宝典】

...病是可以预防的。解放后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明显下降,亦说明了预防的效果。最积极的预防措施是推行新法接生,严格消毒断脐,如遇紧急情况,可用2.5%碘酒涂抹剪刀待干后断脐,结扎脐带的线也用2.5%碘酒消毒,以及做好新生儿脐部的。 如果遇上未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erke-2/b3360.html

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内如何繁殖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有时亦可死于吸入性、窒息、心肌麻痹等并发症。 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自动免疫疗法共注射3次,第一次皮下注射,间歇6—8周,再进行第二次注射,可获得基础免疫;在半年至一年后注射第三次,可获得较稳定的免疫力;以后每5年加强注射一次。对伤前末接受...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398.html

新生儿破伤风及防治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痉挛,出现口唇青紫,甚至窒息;而且任何轻微刺激,如声音、光亮、震动都能引起痉挛发作;多数患儿有发热,但也可以无热或低热。 此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1、应接受破伤风免疫注射。 2、分娩时应采用新法科学接生。在接生时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脐带端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30.html

共找到108,28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