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细菌感染不易控制,且往往经久不愈。 纳尔逊(Nelson)综合征由纳尔逊等于1958年提出。患库欣综合征作双侧肾上腺切除后,有10%~30%病人术后1~16年可发现垂体肿瘤。肿瘤发生原因大多认为原先的皮质醇增多症即为ACTH微腺瘤引起,...
...两侧的蝶窦腔内损伤颈内动脉襻(动脉表面覆盖骨缺损,仅有黏膜者约占4%)和在蝶窦腔的上侧方(有视神经孔的下中壁骨缺损者)损伤视神经。 (4)内分泌症状:有10%~60%的患者可发生尿崩症,大多为短暂性,持续性者占0.5%~15%。术后垂体功能...
...非分泌性垂体腺瘤,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临床无活性垂体腺瘤,无机能垂体腺瘤,无内分泌活性腺瘤 绝大多数垂体腺瘤具有较高的分泌功能,使血中激素水平升高,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但也有一些垂体腺瘤并不使血中激素水平升高,也无激素过多症状,称为临床...
...易于发生危象甚至昏迷。 垂体腺瘤有时可因出血、梗死而发生垂体急性出血征群(垂体卒中),其发生率为5%~10%。垂体卒中起病急骤,表现为额部或一侧眶后剧痛,可放射至面部,并迅速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严重者可在数小时内双目失明,常伴眼球外...
...1.无分泌功能性腺瘤可予泼尼松、可的松、甲状腺素片、甲基睾丸素、垂体后叶素等替代治疗改善垂体功能减退,按病情需要选用。 2.肿瘤的药物治疗溴隐亭适用于PRL腺瘤及GH腺瘤,赛庚啶适用于ACTH腺瘤、GH腺瘤,氨基导眠能适于ACTH腺瘤。...
...下丘脑抑制因子的作用减弱对肿瘤的发生可能也有促进作用。肾上腺性Cushing综合征患者在作肾上腺切除术后,皮质醇对下丘脑CRH分泌的负反馈抑制减弱,CRH分泌增多,患者很快就发生ACTH腺瘤。慢性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也常发生垂体TSH瘤...
...脑下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良性颅内内分泌肿瘤。Marie于1886年首先描述肢端肥大症,1887年Minkowski论及肢端肥大症由垂体腺排列异常引起,1900年Benda认识到伴肢端肥大症的嗜酸性腺瘤并证明肿瘤是来自腺垂体细胞的真性...
...无功能垂体腺瘤需与其他垂体腺瘤及多种蝶鞍部病变相鉴别,由于无功能腺瘤常伴有血PRL水平的升高,故易与PRL瘤混淆。无功能腺瘤患者的血PRL水平多为轻至中度升高,一般低于6.825nmol/L(150ng/ml),而PRL瘤的血PRL水平...
...脑垂体瘤(又称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是原发于脑垂体上的肿瘤。 脑垂体系由前叶及后叶所组成,垂体前叶是在胚胎早期原始口腔顶部后上方发生的上皮性突起发育而成;垂体后叶则由原始脑室的第三脑室底部发生的突起,即漏斗尖部发育而成。垂体位于蝶鞍内,上...
...1.手术治疗:首选,有垂体卒中者应紧急手术。术后酌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可联合用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促进脑细胞康复。 2.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无颅内压增高征、肿瘤直径〈3cm者可考虑γ-刀或X-刀治疗。 3.放射治疗:肿瘤未能全切或不能耐受...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