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五味物质基础有新说_【中医宝典】

...化学成分、药理实验作了大量研究,但恰恰与中药药性理论核心五味少有结合。自上世纪50年代起,有人试图从中药的化学成分来探索中药五味的物质基础,但是至今没有找出在中药性味与化学成分关系上的贯穿整体、化解矛盾、统一判断的标准,仍是一个没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536.html

_《本草蒙筌》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其臊;沉、檀、脑、麝,则其香。如此方可以。其古本序例中,并各条内字,恐或后世误书,当改为性字,于义方允,仍寒热温凉性。五味之中,每一味各有此者,如辛之属,则有硝石、石膏、干姜、桂、附、半夏、细辛、薄荷、荆芥之类;甘之属,则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bencaomengquan5555/253-2-9.html

中药的性能_中医知识_【中医宝典】

...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习、运用、研究中药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玫理论知识。 中药的性能主要包括、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及毒性等内容。 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种不同的药性,又称性。药物的寒、热、祐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shi/b35022.html

从化_《圣心源》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术】

...偏,而人气感。内外感伤,总此六。其在天者,初之气,厥阴风木也,在人则肝经应之。二,少阴君火也,在人则心经应之。三,少阳相火也,在人则三焦经应之。,太阴湿土也,在人则脾经应之。五,阳明燥金也,在人则大肠...

http://qihuangzhishu.com/1296/31.htm

偏见_《圣心源》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术】

...,其寒盛者,藏不行也。土为维之中,木火之能生长者,太阴己土阳升也;金水能收藏者,阳明戊土阴降也。中气旺则戊己转运而土和,中气衰则脾胃湿盛而不运。土生于火而火灭于水,土燥则克水,土湿则水气泛滥,侮土而灭火。水泛土湿,木气不达,则...

http://qihuangzhishu.com/1296/32.htm

运行_《圣心源》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术】

...水谷入胃,化生气血。慓悍者,行于脉外,命曰卫;血精专者,行于脉中,命曰营。营卫运行,一日一夜,周身五十度。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脉六动。一息六动,人常也。一动脉行一寸,六动脉行六寸。《灵枢·...

http://qihuangzhishu.com/1296/27.htm

药有五味_《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本草经》云∶药有寒热温凉,此兼性气而言也。又有香臭腥臊,如沉檀、脑麝香,阿魏、大蒜其臭,鱼、蛤、铜钱其腥,鸡、鸭、狐狸其臊,此则而兼性气为言也。《本经》独言寒热温凉性,而不言香臭腥臊,恐或遗耳。五味酸、咸、甘...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110-5.html

中药的与五味_中药基础_【中医宝典】

...五味学说是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药性是根据实际疗效反复验证然后归纳起来的,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味的概念不仅表示味觉感知的真实滋味,同时也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 五味是指中药的性质和滋味。五味学说是中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8801.html

性)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治因大汗而阳气衰竭、四肢寒冷等;草果是温药,即是微热,能治胸腹冷痛和发冷较重的疟疾。寒药和凉药,热药和温药,只是程度上的差别。此外还有平性药,性质此较平和,但实际上也有偏寒偏热的不同,如白茯苓甘平而偏温,猪苓甘平而偏凉。所以仍称为,而不...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590.htm

感冒_《育婴家秘》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术】

...感冒天时中,小儿亦与大人同,必先岁无轻犯,寒热温凉有逆从。天地行乎四时者,有焉。者,风寒暑湿②也。人在中,体虚也,感则病矣。故春伤风,夏伤暑,秋伤湿③,冬伤寒。此四时正气病也。小儿失其调理,尤易感,嫩弱故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07/40.htm

共找到452,66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