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挑疗法是在机体一定的腧穴部位上挑刺,使皮肤微微出血,流出组织液,或拨出一些纤维来治疗各种疾病的简易外治疗法。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郭右陶排除一切干扰,不怕被同行讥笑,把民间挑、刮、放血等治疗痧胀的方法加以总结,写成了《痧胀玉衡》...
...皮内针是用极细的不锈钢丝特制的小针,针身长仅1~2分,它把一小段极细的针刺入皮内,供穴位皮下埋针治疗各种慢性病。 也是一种久留针法,有颗粒型、揿钉型两种。 (1)颗粒型(麦粒型):一般针长约lcm,针柄形似麦粒或呈环形,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
...手针疗法是针刺手部一些特定穴位,用以治疗全身各部疾病的方法。 是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早在《内经》中即有手与脏腑经络联系的记载。《灵枢•逆顺肥瘦》论述:“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而更详细的经络循行衔接,在《...
...太乙神针属于药卷灸法的一种。太乙,是尊贵的意思。 清代高士宗日:“太乙者,无上至尊,犹之众职环会而为贵人也。”《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帝日:天符岁会何如?歧伯日:太乙,天符之会也。”此疗法对于某些顽固疾病取效甚捷,故名之为“神针”。 ...
...芒针是一种特制的长针,一般用较细而富有弹性的不锈钢丝制成,因形状细长如麦芒,故称之为芒针。 它是由古代九针之一的“长针”发展而来,其长度分5寸、7寸、10寸、15寸等数种,临床应用一般以5~8寸长较多,8寸以上应用较少。 芒针 【针刺方法...
...管针系一种用金属或塑料制成的小圆管,毫针置于管内,管身应略短于选用的毫针。 使用时左手将管按在穴位上,右手指弹压管腔内毫针所露出的针尾,使针迅速刺入皮内,随后去管再进行运针。此法可避免进针时的痛感。 管针...
...阿是穴或循经取穴。一般新病刺浅,久病刺深,头胸及手足部位浅刺,腹部及四肢丰满处深刺。新病痛症多用点刺,久病、寒痹等可留针,急病每日施用火针,但不超过3次,慢病可隔1-3日一次,长期治疗。 (1)乳痈 乳痈多由于乳汁淤积、肝气郁结等原因造成。...
...不同型号的针具。病重进针深,可选1、2号针;一般应用3、4号针,主要用于腰背、头面、四肢穴位;5号针常用于成人四肢末梢及小儿腰背、躯干穴位;6号针主要用于小儿头面部及四肢末梢穴位。 3.一般间隔7~10天针刺1次,3次为1疗程,休息观察1个...
...皮内针疗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疗法,又称埋针法。它是古代留针方法的发展。 临床上对需作较长时间留针的病症,可采用本法。 【操作方法】 一、针具 皮内针是用不锈钢丝特制的小针,有颗粒型、揿针型两种...
...面针疗法,是在面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上针刺,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方法,亦为针刺麻醉的一种方法。 《灵枢•本输》有针刺天容、颧髂、听宫、攒竹、承浆、人中、素髎、阳白等面部穴位治疗多种疾病的记载。到了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有关针刺面部穴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