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痢之症】初起先水泻,后两三日,便下脓血,湿气胜,腹不痛,热气胜,腹大痛,肛门重滞,里急后重,此外感湿热症也。若呕吐不食,目痛口渴,湿热伤阳明也。恶寒发热,身痛头疼,湿热伤太阳也。寒热往来,胁痛口苦,湿热伤少阳也。如三阳不解,则湿热...
...辽宁中医杂志,1986,(2):14] 汪受传医案——食积 患儿唐某,男,3岁。 【初诊日期】 1999年9月24日。 【主诉】 纳少伴腹胀3月余。 【现病史】 患儿近3月余纳少,腹胀,时有腹痛,问见呕吐食物,气味酸腥,大便尚调。患儿无发热,...
...疟、痢发于夏秋,本因溽暑,岂非湿热?但炎蒸之令出于天,苟能顺天之气,安能有病?惟因热求凉,过于纵恣,则病由于人矣。故凡风寒感于外者,其邪在经,病多为疟;生冷伤于内者,其邪在脏,病多为痢。痢之来也,暑湿郁久,则为湿热,然有瓜果生冷,凉风冰水...
...病名。由湿热积滞所致之痢疾。为痢疾中较常见之证型。见《症因脉治》卷四。症见腹痛、泄利赤白,稠粘臭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溺短赤,脉滑数,苔黄腻,或可见恶寒发热。治宜清热燥湿,调气止痢。选用芍药汤、白头翁汤、香连化滞汤、香连丸等方。若兼表邪...
...痢疾证候类型之一。因脾胃湿热内蕴,胃不消导,脾失健运,湿热夹滞所致。以痢下赤色,或如鱼脑、稠粘臭秽、排便次数频多、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有力等为特征。若湿热毒邪盛于血分,伤及肠络,下痢纯血者,叫“赤痢”、“血痢”。...
...汪受传医案—一湿热泻 王某,男,1 3个月。 【初诊日期】 2004年1 2月5日。 【主诉】 发热伴腹泻1天。 【现病史】 1天前患儿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偶咳。今晨起,患儿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便稀,水样便,已7次。诊时,患儿...
...正常。B超提示肝脏增厚并见密集微波。 【诊断】 胎黄。 【辨证】 湿热郁蒸发黄,毒结肝胆成瘀,瘀久结成痞块。 【治法】 化瘀散结,佐以祛湿理气艺法。 【方药】 郁金5g,丹参5g,泽兰5g,瓦楞子5g,佛手5g,茵陈蒿5g,白术5g,白鲜皮5...
...高(廿三)湿热内聚.腹痛.下痢初起.当分消兼清里邪.青皮 煨木香 淡黄芩 炒浓朴 川连 南楂炭 槟榔□殷(七岁)腹痛.下痢无度.渴烦肛坠.议用分消.兼佐升提.青皮(一钱) 炒白芍(一钱五分) 煨升麻(五分) 炒浓朴(一钱) 炙草(五分) ...
...热)淡干姜 生姜 小川连 淡黄芩 人参 枳实徐 夏季痢症。多是湿热食积。初起宜分消其邪。但肌柔白嫩。乃气虚之质。且性情畏药。只宜少与勿过。槟榔汁 青皮 陈皮 浓朴 川连 黄芩 木香 炒黑山楂又 湿热下痢。必用苦辛寒为治。粟壳涩肠止泻。久痢...
...痢疾一症。古称滞下。盖里有滞浊而后下也。但滞在气。滞在血。冷伤热伤。而滞非一。今人以滞为食。但以消食。并令禁忌饮食而已。夫疟痢皆起夏秋。都因湿热郁蒸。以致脾胃水谷不运。湿热灼气血为粘腻。先痛后痢。痢后不爽。若偶食瓜果冰寒即病。未必即变为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