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之虚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按之无力。”等等,不备举。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是自《脉经》开始对虚(还有实)等脉的提法,已经不是古脉学的概念性的而是各具特殊形象的了,沿用一千多年约定俗成,而不必再去恢复古法,不过从道理上和实践上迟、大、软、空这四个条件并不完全合理和切乎实际,...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6.html

脉象变动之病理方面认识(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用对比的方法辨脉和病机在古脉学中尤为常见,这可能是与中医的理论体系的基础是阴阳有关。因为二分法在中医学的各个领域中都是表现得突出的,脉诊亦不例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 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3.html

后世脉学的成就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内容)的有用的东西,在提高和普及上都收到一定的效果。 5、古脉学的挖掘研究 在后世脉法取得了在学术上和工作上完满的成绩以后,部分人不满足于脉学的现状,以“温故知新”的思想方法挖掘古代脉法藉以表达自己的学术主张,希望脉学再向前发展,虽然影响还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0.html

脉象变动之病理方面认识(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错举”脉证种种变动以说明主病与病机这种情况是很多的。例如《素问·脉要精微论》:“徵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徵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徼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徵其脉与五色惧不夺者,新病也”。 在病理方面古脉学亦多是以辨析的方法论述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6.html

中医脉象之数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形容脉搏快的一般描写,并不见得是根据古脉学研究所得出的论断。 另外,《脉诀》的七表、八里、九道之中,竟没有列上数脉,这不仅是错误的,亦成了笑话,足见其为伪著了。根据历史资料及对其分析考证的结果,并结合临床实践、实验等,拟定数脉传统形式的指标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3.html

后世脉法的合理性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治疗热性病脉静身凉为热遇,但如体温虽暂因出汗等原因不高,若脉躁急不静少时半日必然再发热,这是一般具体临床经验的人都知道的。可见后世在临床中几乎人人都具有的经验却未反映到脉法中来。 以上不过略举一斑。其实并不止此。总之古脉学中众多的脉并未沿袭...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39.html

明清以来对脉辨病机研究的进展(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到明清时医学家,尤其是那些深通理论的学者,在这方面不断作出新的成绩,尽管他们不一定知道这是具有脉学和辨证上的方向性的意义。 尽管自《脉经》以来在各种脉学著作中一直在引用古脉学的有关病机的内容,甚至亦提出一些新的内容,但他们对以脉来伺病机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7.html

古脉法学著作《学古诊则》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目,此书对古脉学的阐发和振兴以及对特来脉学的发展前进都有不可磨灭的价值。...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1.html

共找到1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