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必须擅长——与陈清光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胡心藻 湖北省监利县分盐镇渔场卫生室 近读“中国中医药报”8月27日刊载陈清光先生《正确认识》一文,有感于陈先生对中医高度评价和认识误区分析。但陈先生在文中说:“较为精准地据断证可遇不可求,我们不能也不应当苛求...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516.html

起源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从史料上看《左传》记述缓和治病都还没提到诊脉,《史记·扁鹊传》:“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就是说起源于扁鹊,或者说扁鹊时代,亦就是“医经”-派。 今天所讲所用,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它又是怎样起源,这不但个历史问题,...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8.html

如何正确应用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一种简便而细致诊断方法,要想摸得准确,除掌握各种脉象特点,反复实践,认真分辨外,还要采用正确诊脉方法。 诊脉时,要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宜向前或略左右伸展平放,并注意使手臂位置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直腕仰掌,以使血流畅通,不致...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8.html

发展时间差别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内经》有关脉诊内容非常丰富,无论是对诊脉方法、名、正常、病以及死认识,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如诊脉方法有“三部九候法”、“人迎口诊法”、“尺寸诊法”、“寸口诊法”等等。 舌虽然最早都见于《内经》但从内容和重视程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5.html

华氏一神奇诊断学_【中医宝典】

...一提及中医,天下闻名,诊脉高手为百姓所称颂。古代中国只有中医,所以名医圣手比比皆是,而随着近代西洋医学涌入,以及医学教育体制影响,中医近几十年来逐渐下滑,这其中有中医自身问题 如中药剂型类别少,使用不方便;中医外科急救不发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014.html

方法和注意事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因小儿寸口部短,不容三指定寸关尺,且易哭闹,不合作。 4、举按寻:这诊脉时运用指力轻重和挪移,以探索脉象一种手法。 滑伯仁《家枢要》说:“持之要有三:曰举、按、寻。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0.html

有道疑仙--名医奇闻_【中医宝典】

...发作起来了。”知县请傅青主开方,果然药到病愈。 按:此案亦颇玄妙,青主不仅出老妪相思病,而且点明具体发病时间,简直不可思议,如有遇仙之感。 以上各案大都出自稗史笔记,与官书、正史不同,它反映民意民间史料,未必史实真事,但却反映了民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20.html

小儿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无序,故难以诊察。因此,小儿科诊病注重辨形色、审苗窍。后世医家有一指总候三部方法,小儿主要方法。 一指总候三部诊脉法简称“一指定三关”。操作方法:用左手握住小儿手,对三岁以下小儿,可用右手大拇指按于小儿掌后高骨部上,不分...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1.html

在临床重要性_【中医宝典】

...,二竖无膏肓之循也”境界为期不远了。 关于学在中医四中的地位,时珍有四之末之言,而徐灵胎竟说:“病之名有万,而之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之无不可见,何能诊脉知其何病,此皆推测偶中,以此欺人也。”从四之末到否定地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0.html

杨则民论_【中医宝典】

...按:网上讨论帖子似乎很少。现在把近代名医杨则民论文字贴在这里,希望引起大家讨论或争鸣——业中医者若对此无话可说难以想象。杨文中有个别术语可能会引起误解,比如那时不分心房和心室,即通称为心房,故特别指出。又,《潜厂医话》...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90.html

共找到954,16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