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现代发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诊,作为中医诊断学中四诊之一,是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这种方法源远流长,从其起源到形成体系,是经过了历代医家长期的整理、研究、总结而发展的,亦是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过程。 因其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而成为中医的标志。经过历代医家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1.html

现代发展的展望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在中医的现代发展中,主要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传统进行研究,主要探索研究了图的描记,鉴别分析,定型以及图与切脉的关系。脉象与病证的关系等等。 但是作为独特诊断方法的中医是中医特色的具体表现。其内容并非局限于单一的证关系。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2.html

重刻奇经八脉序_《濒湖脉学》

...余奉中丞夏公教,既刻本草纲目矣。临川令袁君与李君时珍,乡人也。复取其与奇经八脉考,示余曰:“李君平生学力,尽在此,幸并刻之为全书。”余念古良医治疾,未有不先诊脉者。自轩歧已然,辩人鬼,别男女,特其粗尔。微茫呼吸之间,而生死轻重系焉。如...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39.html

后世的成就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后世法是中医诊的重要的实际的方法,它处于巾医学发展壮大的主要历史时期,对于中医学做出了重的贡献。它至今还活在中医的手上,这一点亦是非常可贵的,对于今后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方法。经验上与实际技术操作上,最多最真实的内容。 1、引古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0.html

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利用切脉诊治疾病,是中国诊断学中的一项独特方法。我国人民很早便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的道理,并且发现通过切脉可以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有关情况在《周礼》、《内经》等古籍中得到记载。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著名医学家扁鹊总结前人经验,创立了。我们...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97.html

的总结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医诊断学研究出现高潮,产生了大量专著。其中王叔和所撰《脉经》10卷,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知识,并有许多创造发明,是中医诊断学的奠基之作。除此之外,《梁七录》、《隋书·经籍志》等尚著录十余种著作虽已...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24.htm

辑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三卷。日本·丹波元简撰于1795年。作者纂辑诸家之精要,附录家传及个人心得编成此书。上卷总论;中卷为28形象分析;下卷列述妇人、小儿及诸怪脉。现存日刻本、清刻本、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68.htm

辑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三卷。日本·丹波元简撰于1795年。作者纂辑诸家之精要,附录家传及个人心得编成此书。上卷总论;中卷为28形象分析;下卷列述妇人、小儿及诸怪脉。现存日刻本、清刻本、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33.htm

发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四卷。恽铁憔撰于1926年。卷一专论诊以外的诊法,包括望色、察呼吸、分析病状等;卷二为概论、原理等,并释十字脉象(指大、浮、动、数、滑、沉、涩、弱、弦、微);卷三-四结合病例分析促、结、代、浮、沉、迟、数诸。全书用中西...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69.htm

发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四卷。恽铁憔撰于1926年。卷一专论诊以外的诊法,包括望色、察呼吸、分析病状等;卷二为概论、原理等,并释十字脉象(指大、浮、动、数、滑、沉、涩、弱、弦、微);卷三-四结合病例分析促、结、代、浮、沉、迟、数诸。全书用中西...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34.htm

共找到766,73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