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旦屠苏酒方主治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配方】大黄、桔梗、署椒各十五株,白术、桂心各十八株,乌头六株,菝葜十二株。一方有防风一两。 【制法】上七味 咀,绛袋盛,以十二月晦日日中悬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日...
...□ 郭立中 朱垚 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名医工作室疫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故又称“瘟疫”、“戾气”、“疠气”、“异气”、“毒气”、“杂气”、“瘴气”等。疫戾之为病,正如吴又可《温疫论》所说“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
...而已,所以向来谷食停积在胃,直须大肠邪气将退,胃气通行,正粪自此而下,今大肠失职,正粪尚自不行,又何能与胃载毒而出?毒既不前,羁留在胃,最能败坏真气,在胃一日,有一日之害,一时有一时之害,耗气搏血,神脱气尽而死。凡遇疫痢兼证者,在痢尤为吃紧,...
...升麻鳖甲汤主治“阴阳毒”,方中主药升麻,《神农本草经》谓其“主解百毒,辟温疾瘴气邪气。”可见本品功擅解毒疗疫。受其影响,唐宋时期治疗温病瘟疫的不少名方如《外台秘要》地黄汤、七物升麻汤,《伤寒总病论》知母石膏汤、石膏葱白汤,《阎氏小儿方论》升麻...
...痢疾证候类型之一。又叫“疫痢”。本病或因患者体质素虚,或因毒疠过盛,致疫毒深滞肠胃,易入营血,有较强的传染性,故名。临床表现有发病急骤,病情较剧,突然高热,寒战,烦渴,腹痛急剧,痢下脓血稠粘,次数频多,恶心呕吐,或兼发斑疹。儿童因体质娇嫩...
...而已,所以向来谷食停积在胃,直须大肠邪气将退,胃气通行,正粪自此而下,今大肠失职,正粪尚自不行,又何能与胃载毒而出?毒既不前,羁留在胃,最能败坏真气,在胃一日,有一日之害,一时有一时之害,耗气搏血,神脱气尽而死。凡遇疫痢兼证者,在痢尤为吃紧,...
...注曰∶用远志去心,以水煎之,饮二盏,吐之,不疫。)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谓以祛邪散毒之药,煎汤三浴,以泄其汗也。)又一法,小金丹方∶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以金箔同研之,可为细末。)同入合中,外固了,...
...(形声。从疒( chuáng),役省声。本义:瘟役) 同本义。急性传染病流行的通称 [epidemic disease] 疫,民皆疾也。——《说文》 疫,病流行也。——《字林》 氐为天根生疫。——《史记·天官书》 鬻棺者欲岁之疫。——《...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大便常规:WBC(++),RBC(+++)。 【诊断】 中毒性菌痢(中医:下痢)。 【辨证】 暴感暑热疫毒。 治法】 通因通用。 治疗:急予针刺“人中”穴,重刺激,“十宣”穴放血少许,同时肌内注射阿尼利定(安痛定)...
...疫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又称为“疠气”、“疫毒”、“戾气”、“毒气”、“异气”、“杂气”、“疫疠之气”、“时行疫气”、“乖戾之气”等。 (一)疫气的概念 疫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又称为“疠气”、“疫毒”、“戾气...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