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损一病自《内经》、《难经》初论始,后世医家不乏有专篇、专著,可谓论之详备。究其原由有三,一因该病为临床多发常见病证;二为此疾因医误、药源所致者亦颇多;三是该病因虚、损、邪混杂,常因顾此而碍彼,令医者难以着药,确为临床之一大痼疾。随师侍诊...
...时多妄语,易以服蛮煎两服,神明稍清。后用养阴定志之品,月余始平。是役也,使非胡君验明药误,在病家必归咎于医,而医亦不自知其故矣。识此凡治重病,所市药剂,医须亲验,不可忽也。...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一书中,总结了自己行医三十年的心得,告诫人们不要讳疾忌医,指出要重在养护预防。这首《医中百误歌》有以下内容: 病家误,早失计,初时抱恙不介意,人日虚 兮病日增,纵有良工也费气。 病家误,不直说,讳疾试医工与拙,所伤...
...药。 二十四.牙疼误用拔牙之误 急性牙疼本是阳明经胃火上冲而致,即使有龋齿,也是长期上火没得到调整而致,一两付去胃火药,立见成效,且不容易再犯,不可拔掉做一生无牙之蠢事,极少数属于肾虚牙疼,应对症下药。 二十五.癔病、癫痫、神经病依赖镇静之...
...时多妄语,易以服蛮煎两服,神明稍清。后用养阴定志之品,月余始平。是役也,使非胡君验明药误,在病家必归咎于医,而医亦不自知其故矣。识此凡治重病,所市药剂,医须亲验,不可忽也。...
...附,病在阳而仍宜治其阴。治者不窥原本,五失也”。故知医误、药害也是导致虚损的主要因素。吴师朗·《不居集》:“虚损非尽因外感而起者,然外感亦有虚损者……思患预防者,为先之已有其机也,虚者损之机也。频感外邪,消耗气血,是外损之机也”;“外损一证...
...五味能阻恶露,枣仁油滑致泻,均为禁忌。产后身热,误用黄芩、黄连、黄柏、栀子。损胃增热,致不进饮食,且黄芩苦寒,无论恶露净与不净,皆非所宜。产后四日内,未服生化汤以消血块,勿先用人参、 、术,致块不除。产后勿轻用牛膝、红花、苏木、枳壳等类以消块...
...一、产后误用乌药、木香耗气顺气药,反增满闷,虽陈皮用,不可至五分以上,慎之。二、误用青皮、山楂、枳壳、陈皮消食药,多损胃减食,不进饮食。戒。三、身热误用黄 、黄连、栀子、黄柏,损胃增热,致不进饮食。四、四日内未服生化汤以消血块,勿先用人参...
...之误有百端,漫说肘后尽金丹,先将医误从头数,指点分明见一斑。 医家误,辨证难,三因分证似三山,三山别出千条脉,病有根源仔细看。 医家误,脉不真,浮沉迟数不分清,却到分清浑又变,胸中了了指难明。 医家误,失时宜,寒热温凉要相时,时中消息...
...医中之误有百端,谩说肘后尽金丹,先将医误从头数,指点分明见一斑。医家误,辨症难,三因分症似三山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此名三因。三山别出千条脉,病有根源仔细看。治病必求其本,须从起根处看明。医家误,脉不真,浮沉迟数不分清,却到分清浑又变,如...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