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幼业医,见家伯祖景明公,有《症因脉治》一稿,序原丹溪先生《脉因证治》中来。时余学浅,未会其趣,后见嘉言先生《寓意草》云∶治症必先识病,然后可以议药。今之学医者,议药不议病,叹《内经》、《甲乙》无方之书,无人考究。丹溪《脉因证治》,分析精...
...竟连饮两三碗方觉为快。纳谷不香,嗳逆频频,胸胁苦满,头晕目眩。且谓服某医四神丸后胸满更甚。视其舌,质淡红,苔白腻。诊其腹,脐周疼痛拒压。脉象沉滑有力。综观脉症,病属痰饮泄泻。盖气郁日久,肝脾两伤,致痰饮停伏。五更为诸阳之生,痰饮从阳化热,故...
...张某,女,42岁,南高村人。素为阴虚血少之体,不耐繁劳。近因家事繁忙,劳心伤神,致心悸逾月不已。某医与归脾汤加龙牡,服之七剂,症不见轻。今日门诊,自谓胸中筑筑跳动,如盗将捕。悸动时身体瘫软如泥,欲睡而难以成寐。心烦易怒,面赤头晕,腰腿酸软...
...吾尝叹今医诊病,鲜不以捷为工,即延医者,亦以捷为能,何古今之不相若也。夫医之诊病,必以审慎为本。若捷于按脉,乃市医苟且之为,班断不如是。每治病证,莫不以望、闻、问、切,细加讨论,然后辨标本,别表里、虚实之异,参四时寒暑之候,随症定方。虽...
...余初学医时,读陈修园书,便对《万病回春》存有偏见,然此例非书之谬,乃医之误也。如此重急之证,仅此一剂,便痛止厥回,转危为安。陈修园谓:“儒者不能舍圣贤之书而求道,医者岂能外仲景之书以治疗。”由此益信。腹痛属脾胃虚弱,寒邪直中者,理中汤、附子...
...专论内科杂病某些病证的医著更为丰富,如卢之颐的《痎疟论疏》孔毓礼的《痢疾论》、吴道源的《痢证汇参》等;汪启贤的《中风瘫痪验方》、肖埙的《中风证)与熊笏的《中风论》等;均有较大影响。 二、妇产科 清代医学分科仍设妇人科。清代妇产科发展的主要...
...(形声。从言,某声。本义:考虑;谋划) 同本义(侧重于商议出办法或盘算出主意) [consider;plan] 虑难曰谋。——《说文》 聪作谋。——《书·洪范》 咨难为谋。——《左传·襄公四年》 谁适与谋。——《诗·小雅·苍伯》 在事为诗...
...雷玉琴 徐志林 浙江省丽水市至灵中西医门诊部 畲医对诊治痧症有悠久的历史,对痧症有独特的认识,有快捷、方便、廉价的治疗手段和方药。下文是笔者和老师徐志林多年来对畲医痧症的点滴体会,供医界同仁参考。 畲医对痧症的认识 畲医认为人的生命活动由...
...之强弱虚实.所可宜者.选而用之.□答曰有经云.本太阳证.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太阴也.(桂枝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易老云.此非本有是证.以其错下脾传于胃.故误下传.□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欲愈.表少里和脉...
...张某,26岁,辛庄人。素体健身强,药不沾唇。忽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已两月余。某医让服三肾丸一月,药未毕。痿软反益甚。询知身重嗜睡,头闷耳鸣,阴囊潮湿多汗。小便黄赤。舌淡红,苔黄腻。切其脉,弦滑略数。脉症相参,绝非肾阳虚衰之痿,何况正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