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院分离当否:校长“会诊”高校附属医院_【中医宝典】

...医教研”协调发展。 “医教研”三位一体,“分离”不切实际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大学附属医院是医学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多年来,大学与附属医院合在一起,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医学人才。卫生部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目前有529万医学学生,其中临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4126.html

关于医学的起源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圆满的,我们认为只能是诸种因素综合参与不断发展的结果。 一、本能与医学 医学源于动物本能,西方一些著名医学史家大都持这一看法。中国学者在千年前已有这一论述。唐一书《朝野佥载》中:“医书言虎中药箭,食清泥;野猪中药箭,逐荠苨而食;雉被鹰伤,...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11.html

系统医学和系统生物学的区别_【中医宝典】

...是次要的、辅助性的,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上来说,系统医学是走的从上向下、从整体来认识部分的研究道路。(注:所谓的系统整体依所研究的系统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并不都是指的人的整体水平上,但从大多数意义上,还是指的“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604.html

明代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的诸种医书,都属于这类作品。社会健康需求和临床实践永远不会停留在一点上,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也永远不会停止。创新是明代医学发展的主流,吴有性的《温疫论》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其中两颗璀璨的明珠。吴有性发展了戾气,已接触到每种传染病有其...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33.htm

汪机医学的文化背景与学术价值_【中医宝典】

...将朱丹溪的“阳有余阴不足”比作卫气和营气,据李东垣《黄芪)苦寒之剂加猪胆汁治之,以达到祛除工焦温热进而扶正培元的目的,这是对补法的灵活运用。 汪机培元固本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医学的治疗特征。中西医学的区别,从本体论上,中医是元气论,西医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23.html

回族医学的渊源与发展_【中医宝典】

...回族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东西合璧”的产物。当欧洲其他各国尚未脱离神学统治之时,阿拉伯人开始发展科学文化。他们开办大学、建立图书馆,培养了大批人才,阿拉伯文化达到较高水平 ,在所有科目中,医学是最主要的,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19.html

医学哲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七十年代,曾就五行学说的评价,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次论及它的存废问题。李今庸在《读医心得》(1982年)中,五行学说只适用于一定场合,对它的作用稍一夸大,“就要陷入唯心主义”。艾钢阳主编的《医学论》(1986年)则认为这一学说“天才地反映...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27.htm

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外医学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三国以后,与外国的陆上、海上交通均已逐渐发达,交往逐渐开展,其间自然也带来了医药卫生方面的交往。一、中印医学交流中印两国,都是古代的文明古国,各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两国的医学在古代都已十分发达。早在后汉时期波斯籍佛徒安世高开始翻译佛经,其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1-8.html

新安医学的历史地位及影响_【中医宝典】

...摘要:本文对新安医学在中国医学史、中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影响加以评述。新安医家将儒、易等学说援入医学,既发展了医学,又丰富了徽文化。新安儒医及其众多著作对中医学、徽州域外医学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安医学是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34.html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三)_【中医宝典】

...然而却能从中看出上下的衔接与发展变化。 (二)关于医学起源问题。中外医史界、科技史界历来对此意见分歧、见仁见智,往往使人莫衷一是,无论是巫源、动物本能、圣贤创医等等。均不无道理,但又各有偏颇,通过综合分析,本书在编写中主张以实践为主体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38.html

共找到124,09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