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流派、学派和医派辨_【中医宝典】

...一般局限于学科内部,如妇科流派即妇科内部不同的学术派别。典型中医流派具有明确的学术主张、核心人物师承谱系,在一定时间内学术上保持一贯,影响范围一般较为局限,不如中医学派之影响广泛。 中医学派 中医学派是指中医学中经过长期传承而形成的,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632.html

浅述古代医学书目的学术特点_【中医宝典】

...固定的对于学术的评判标准,这是我们在应用古代书目时,应加以注意的问题。 2.辨析源流 历代医学书目均继承了中国古代注重学术源流的目录学的优良传统,运用提要等形式对于学术流派的起源、发展、转变等作一简要介绍。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有《运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70.html

伤寒派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古代医学流派。自从东汉张仲景着成《伤寒杂病论》以来,后世医家对该书注释、发挥者颇多。使仲景的伤寒论学说得以不断发展。对外感热病尊张仲景伤寒学说的自成一派,后世称之为伤寒派。明清以来形成之温病学派开展争鸣,推动学术发展。...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04.htm

后世脉法时代的学术的背景及其影响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诊脉的,所以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大量的医学实践亦就是脉诊的实践,脉诊亦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得到发展。诸如隋唐医学之盛。宋代雕版印刷术兴起,引起医书大量流布,国家考试管理医学医学教育的日趋完善,专科的专家专著的出现,金元的学术争鸣,流振兴起,...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9.html

金元医学争鸣创新的评价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的学风,成为整个金元时期医学领域十分突出的风尚,这实际就是金元医学出现不断创新、争鸣激烈的繁荣景象的重要原因。2、医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晋唐以来,方剂积累明显增加,但药物和方剂理论却发展不足,杂病及外感病诊治比较僵化,辨证用药之间还缺乏有机...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11.htm

认识中医学派_【中医宝典】

...领域内,往往通过比较而言有特色,有知名度)。中医学派属于广义学术流派范畴,医派、典型流派有联系,亦有明显的区别。学派以“学”为主,有传承,无谱系(人人均可学而习之,人物之间可以是平行关系),影响大。学派和医派下可再划分不同流派(狭义流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861.html

清代临证医学的成就_【中医宝典】

...清代前中期内科杂病学术的发展,延续了明代的特点并有所深化。在学术流派及其学术争鸣上,主要是徐大椿、陈修园等医家对明以来温补派学术主张所进行的论争,这种论争进一步促进了内科杂病学术的繁荣。在辨证治理论的运用上,这一时期对瘀证等一些内科杂病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27.html

明代临床医学成就_【中医宝典】

...明代是内科杂病学术全面发展并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其特点,一是围绕金元四家古代医学理论及医疗经验的继承和发展,所出现的不同学术流派及其学术争鸣,主要是以薛已、张介宾、赵献可等医家所代表的温补派对刘完素、朱丹溪医学主张所展开的论争,这种学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14.html

中医流派郑板桥书法_中医文化医林漫话_【中医宝典】

...台阁体”书法的背逆和挑战,震撼了书坛,从此书法有了板桥体,迄犹不乏矜式者。 文艺贵在创新,各自成家,一经传播积累粉丝便成了流派,因为它是情愫的抒发,是心灵的共鸣。医学也可成家,但不宜拉帮结派,否则便是戴上了有色眼镜,治病时会成色盲。金元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074.html

张元素脏腑辨证学说易水学派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讲求药物归经,形成独有特点。张元素的这些医学思想,由于他有独到之处,故为其入室弟子所服膺,在他的医学思想影响下,张壁、李杲、王好古、罗天益等都进一步发挥了他的学说,形成明显的学术流派——易水学派,当时兴起的河间学派并立争鸣于金元时期北方...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07.htm

共找到274,85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