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军事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京军及内地卫所的军医《大明汇典·太医院》载,京军中的医官、医士由太医院派遣。据洪武四年(1371)统计,三大营(五军、神机和神枢营),平均17300人中有医官或医士1人。景泰间(1450~1456)于谦设十团营,平均万人有医生1名。内地卫所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63.htm

明代军事医学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京军及内地卫所的军医 《大明汇典·太医院》载,京军中的医官、医士由太医院派遣。 据洪武四年(1371)统计,三大营(五军、神机和神枢营),平均17300人中有医官或医士1人。 景泰间(1450~1456)于谦设十团营,平均万人有医生1名。 ...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59.html

明代军事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京军及内地卫所的军医《大明汇典·太医院》载,京军中的医官、医士由太医院派遣。据洪武四年(1371)统计,三大营(五军、神机和神枢营),平均17300人中有医官或医士1人。景泰间(1450~1456)于谦设十团营,平均万人有医生1名。内地卫所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5-8.html

明代军事医学_【中医宝典】

...京军及内地卫所的军医 《大明汇典·太医院》载,京军中的医官、医士由太医院派遣。 据洪武四年(1371)统计,三大营(五军、神机和神枢营),平均17300人中有医官或医士1人。 景泰间(1450~1456)于谦设十团营,平均万人有医生1名。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13.html

太医院吏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清两代医官名。明代太医院内一般设吏目十人,其职位一般在院使,院判之下御医、医士之上。官阶一般为从九品。清代太医院一般设吏目三十人(八品十五人,九品十五人)。其职位在院使、院判、御医之下,医士、医员之上。...

http://qihuangzhishu.com/194/696.htm

中央的医药机构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太医令1人,太医丞1人,吏目1人,御医4人。洪武二十二年(1389),又改太医令为院使,太医丞为院判。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后,南京太医院仅设院判、吏目各1人,掌管医事,下设医士和医生。同时于北京建太医院,设院使1人,院判2人,御医4人(后增至...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36.htm

明代医事制度_【中医宝典】

...北京后,南京太医院仅设院判、吏目各1人,掌管医事,下设医士和医生。同时于北京建太医院,设院使1人,院判2人,御医4人(后增至18人),吏目1人。隆庆五年(1571)设御医10人;吏目10人,下设医官、医生、医士若干人。 两京太医院均设有生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20.html

清代医事制度以及医学教育_【中医宝典】

...。其下设御医10人、吏目30人、医士40人、医生20人、切造医生20人,分掌所属事务。以后历朝,院官员额各有增减,雍正八年(1730)添设食粮医员30人。乾隆二年(1737)题准食粮医员之设永为定例。自院使以下各官具为汉缺,乾隆五十八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04.html

清代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_【中医宝典】

...。其下设御医10人、吏目30人、医士40人、医生20人、切造医生20人,分掌所属事务。以后历朝,院官员额各有增减,雍正八年(1730)添设食粮医员30人。乾隆二年(1737)题准食粮医员之设永为定例。自院使以下各官具为汉缺,乾隆五十八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33.html

蜜杂杂_中医药书籍汇集【中药材大全】

...《滇南本草》蜜杂杂蜜杂杂,一名醉仙草、一名救疾草。产滇中。味甘甜,性微温。入胃浓肠。止水泻日久,治赤白痢,用沙糖同煨服。昔滇中传染肠瘟,个个痢疾,后有医士范文公用此草同糖炒服,救万民。(又方) 跌打刀伤肉破,捣调糖敷口上。──务本卷二 ...

http://zhongyaocai360.com/zhongyao/mizaza.html

共找到53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