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我国医学发展_【中医宝典】

...宇文虚中也都参加古医书之整理,苏拭、沈括、陈尧叟、孙用和均有个人收集医方著述,计北宋现存医方与临床各科医书约近百种。至于由于北宋校正医书刊印医书后,对于各科临床及伤寒学研究专著增多,都反映了一定历史时代背景和各自特点,宋代医学发展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02.html

北宋时期我国医学发展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宇文虚中也都参加古医书之整理,苏拭、沈括、陈尧叟、孙用和均有个人收集医方著述,计北宋现存医方与临床各科医书约近百种。至于由于北宋校正医书刊印医书后,对于各科临床及伤寒学研究专著增多,都反映了一定历史时代背景和各自特点,宋代医学发展还...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40.html

关注宋本《伤寒论》俗字_【中医宝典】

...药方非涉雅言,用亦无爽。倘能改革,善不可加。”俗字对中医古籍影响巨大,在北宋校正医书刊印医书以前,中医古籍都是手抄本,其中有大量俗字。后来虽然改为木版刊刻,但是有些俗字辨识困难,于是出现讹字;有些文字虽然不讹,但是书写方法与后世通行书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870.html

我国医史之最_【中医宝典】

...惟一于公元1026年创制,确定了354个穴位,并介绍每个穴位进针深度和主治病症。 11.第一家校订和校制医药书籍专业机构,是北宋朝廷于公元1057年设立校正医书”,对宋代以前医书保存和流传起了重要作用。 12.公元1632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092.html

《金匮玉函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著作。八卷。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古传本之一。1066年经北宋校正医书校定,与宋本《伤寒论》同时刊行。共内容与宋本基本相同,但体例编次不同。其中卷一为证治总例;卷二-四为痓、湿、暍、辨脉、六经病、厥利、呕哕、霍乱、阴阳易...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604.htm

《金匮玉函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著作。八卷。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古传本之一。1066年经北宋校正医书校定,与宋本《伤寒论》同时刊行。共内容与宋本基本相同,但体例编次不同。其中卷一为证治总例;卷二-四为痓、湿、暍、辨脉、六经病、厥利、呕哕、霍乱、阴阳易...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792.htm

掌禹锡(990-1066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北宋医药学家。字唐卿。许州郾城(今属河南)人。官至光禄卿直秘阁。嘉佑二年(1057年)与林亿、苏颂、张洞等共同奏请于直贤院设校正医书。同年会同医官秦宗古、朱有章等以《开宝本草》为蓝本,参校诸家本草校证补充,撰成《嘉佑补注神农本草》(简称...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420.htm

素问简介_【黄帝内经】

...校正云本篇亡在王冰之前,属后人补遗之作。 南朝齐梁时期全元起曾为《素问》作注,但是全元起本亡佚于南北宋之交。 至唐代,王冰对《素问》进行了编次和注释,是为《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共二十四卷,在北宋经林亿等人校正后遂广为流传。 中文名称:...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99.html

《金匮要略方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著作简称《金匮要略》。三卷。东汉·张机撰。约成书于三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魏晋时经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1065年北宋校正医书根据当时所存蠹简文字重予整理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内容,...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588.htm

《金匮要略方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著作简称《金匮要略》。三卷。东汉·张机撰。约成书于三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魏晋时经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1065年北宋校正医书根据当时所存蠹简文字重予整理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内容,...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808.htm

共找到1,049,69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