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感冒,适应广泛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滋阴,分别施治,何以竟用小柴胡汤一方统治?对此刘渡舟教授曾经解释曰:“因虚人感冒之病因病机,与仲景所揭出的病因病机理无二致,此皆不任发汗,故可用小柴胡汤统治之。方中参草枣补益中焦脾土,令谷气充沛,以为胜邪之本,合柴芩夏姜,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

http://qihuangzhishu.com/144/113.htm

小议白术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益气加减,取健脾升阳除湿之效。因此,笔者认为在治疗腰痛时不可一想便是肾虚,对于腰部不利,或水肿,或冷,或下肢不适,结合辨证属中焦的,不妨用用白术。 《刘渡舟验案精选》中有一案例值得一提。迟某,男,50岁。其病为腰腿、两足酸痛,恶寒怕冷,行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595.html

刘渡舟谈《伤寒论》与经络_【中医宝典】

...关于《伤寒论》,这也是一个特点。 继承好的东西,既有继承又有发扬,使学术总能有强烈的生命力前进。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86.html

从剂量比看经方应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神似”。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7条,原文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胡希恕用此方治疗低热、便结“很好”;刘渡舟先生用此方治口干...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911.html

中医需有“术”更需有“道”——兼答李彦坤医师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解读,冯世纶的老师胡希恕先生和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认识,选录于下。 胡希恕先生在《胡希恕伤寒论讲座》该条文下开首就说:“此方常用。”接下来解释:“胸胁满微结,胸胁满为柴胡证,微结,里面微有所结,结得不厉害,但是有所结。我们用柴胡...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815.html

仲景方对后世医方发展的影响--刘渡舟_【中医宝典】

...是古人在逐渐了解中药性味功能的基础上,发现数味中药的组合有协同功能而将其组合而成,医方或称为病方,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以及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都有医方的记载,东汉末年张仲景总结在此之前的医药成就撰写的《伤寒杂病论》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88.html

旋覆代赭汤中代赭石用量宜小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方中赭石为剂量最小的一味药,是生姜的五分之一,是旋覆花、甘草的三分之一,是参的二分之一”,并记载了一则医话:“刘渡舟老师带实习时,有一同学给病人开了一张‘旋覆代赭汤’,可是服后并不见效,仍是心下痞闷,打呃不止。复诊时刘渡舟老师把前方的生姜3...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268.html

麻黄配杏仁 肺病常用对药(12)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麻黄引气汤用麻黄、杏仁配伍半夏、石膏、紫苏、白前、细辛、竹叶、橘皮等治疗“肺劳实,气喘鼻张,面目苦肿”之证;配伍薄荷、陈皮、肉桂、紫苏、桑白皮、大腹皮、甘草即朱丹溪九宝丸,治疗“咳而身热,发喘恶寒”。 刘渡舟教授曾用甘露消毒饮加麻黄、杏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537.html

张炳厚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垢。我治疗头痛反复验证得出,方中有无蜈蚣、全蝎,功效竟能增损各半,一药之差,效果判然。”三怪是喜治疑难怪症,并每获良效。张炳厚并非出身中医世家,可他深研医理,并虚心求教。上学的时候,他随名医刘渡舟出诊,发现刘老凡在处方中用附子时,必用食指重...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angbinghou/index.html

张某,54,男,咳喘于每年6月-8月发生,时间都在凌晨3-5点发生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饮水,反到喜食冷食,纳差,神疲消瘦,口唇紫绀,面色青。脉,证,时,地四者合参,投小青龙加石膏汤(30克)。3剂。 效验:唯晨起大便次数增多,他症未改。 又三剂,(石膏减为15克) 效验:如前 又三剂,无大起色。 忽忆数年前听课时,刘渡舟先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365.html

共找到5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